隨著新能源汽車在國內高速發展,我國新能源技術已經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突破。中國科學院院士陳軍表示,目前其團隊已經成功研發出400Wh/kg的新型固態電池樣品,相較于最先進的300Wh/kg公斤的鋰離子電池,能量密度可超出30%。
眾所周知,新能源電池作為新能源汽車的核心配件,各大車企也紛紛投入大量資金,不斷突破其技術創新。而固態電池作為鋰電池的繼承者,已經成為了全球各國競相研發的重點。畢竟,固態電池具有能量密度高、充電速度快、安全性高等優勢,市場前景十分廣闊。不僅可以提供更高的純電續航里程,也可以實現更短的充電時間。
而且,值得一提的是,當前新能源汽車成本居高不下、產業鏈不完善等問題愈發突出,固態電池因為具有良好的柔韌性、耐彎折性等,即便是將電池拉伸數倍、彎折上萬次等,也不會出現任何問題。這也就可以將固態電池多次循環使用,不僅延長了新能源汽車的使用壽命,也進一步降低了其造車成本。
當前,我國中國科學院院士陳軍已經在新能源電池領域,進行了至少30年以上的研究。而面對新能源電池等不同程度的劣勢,冬天續航里程低、充電效率慢等問題也是愈發突出。不過,據陳軍介紹,我國已經成功研發出400Wh/kg的固態電池。大家可以簡單理解下,如果當前的新能源汽車采用該固態電池,僅充一次電,便可擁有1000km以上的續航表現,就相當于給新能源汽車配備上了“能量罐”,相較于主流的300Wh/kg鋰電子電池能量密度超出30%。
而且,我們并不滿足于此。在未來的一到兩年里,我國要突破600Wh/kg固態電池。從之前的2-300km純電續航,再到如今的6-700km續航,我國針對于新能源汽車的電池能量密度、結構方式、續航里程等也在不斷創新。目前,像是寧德時代、蜂巢能源、中創新航等均已開始布局固態電池的研發。
而對于固態電池究竟何時商業化的時候?各大車企、供應鏈等企業均有信心在技術層面實現相應的技術,而如何成本和技術做到平衡,也確實還需要一段的時間。最終,究竟何時才能將固態電池量產于新能源車型時?也確實要畫個問號。對此,大家怎么看?歡迎大家下方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