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剛過,國內汽車市場上迎來了一輪降價潮。多家車企宣布下調旗下車型的價格,這次車市的降價的主要原因在哪,車企是否屬于不計成本地降低車輛售價呢?
春節剛過,率先宣布降價的是比亞迪,旗下兩款車型最低售價為7.98萬元,價格均下降了2萬元。隨后,長安啟源、哪吒汽車、上汽通用五菱的新能源品牌紛紛跟進降價。記者注意到,這次車市的降價潮主要集中在新能源汽車,降價的幅度從5%至15%不等,價格下降從幾千元到上萬元不等。

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會長助理 王都:主要的降價(品類)是新能源(汽車)。現在我們國家的新能源車企,已經有了很強的實力,進步非常快,同時規模也非常大。已經具有了降價的實力和油車直接開始競爭,這就是它們開始降價的一個主要的原因。

專家表示,眼下不少新能源車企通過降價并打出“電車比油車低”的口號,目的是為了不斷提高新能源汽車的市場占有率。從行業整體發展來看,國內汽車市場已經進入了新能源汽車加速替代傳統燃油車的階段。
與此同時,對于汽車生產企業來說,采取較大幅度的降價,是否以犧牲利潤甚至不計成本地降價而獲取更大的市場份額呢?

比亞迪品牌及公關處總經理 李云飛:前些年的話,大家整體感覺到,就是電動車比燃油車貴。今年的話,受益于規模化優勢和我們的全產業鏈優勢,真正實現了電車價格比油車低,能夠讓我們中國的老百姓,享受到更好的產品,更實惠的價格,加速中國市場“油轉電”。
多位業內人士表示,2024年車市的競爭將異常激烈,通過降價,獲取更大的市場份額,是很多車企的必然選擇。

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秘書長 張永偉:應對競爭壓力,很多企業順理成章就會去考慮用價格來占領市場。當然通過價格來去應對競爭,只是企業在短期發展當中的一條策略。
降價非必選項 企業應采取多方式拓展市場
專家進一步指出,汽車廠家依靠降價手段占領市場很難支撐企業的長足發展。企業應通過不斷開展技術創新、大力開拓國際市場等多種方式獲取更大的市場份額。
日前,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與麥肯錫共同發布的研究報告顯示,2030年,全球乘用車市場新能源的滲透率將達50%,中國消費者對全球新能源汽車消費的影響力與日俱增,技術迭代將推動新能源汽車普及進入快車道。

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秘書長 張永偉:特別是在汽車行業,這是一個技術高度密集的行業,技術創新的速度非常快。所以要想從長遠制勝,每一個企業都要有一定的技術迭代的能力,通過持續的技術投入和快速推出新產品,去獲得市場來構筑競爭優勢,這應該是根本之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