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18日,廣東人集體體驗了一把“一夜入冬”的魔幻劇情。當北方朋友還在討論“初雪何時到”時,廣東多地已悄然開啟“冰雪模式”——清遠連山金子山出現入秋后首場霧凇冰掛,山間銀裝素裹;廣州從化呂田鎮的水桶、蔬菜集體“凍成冰塊”,連汽車都披上了一層晶瑩的霜衣。這場突如其來的強冷空氣,讓習慣了“短袖過年”的廣東人,徹底見識了寒潮的威力。
一夜速凍:廣東多地氣溫跌破冰點,冰掛奇觀刷屏朋友圈
11月18日清晨,廣東清遠連山永和鎮巾子村金子山頂氣象站傳來驚人數據:最低氣溫-1.2℃!這是廣東2025年入秋以來首次錄得零下氣溫。受強冷空氣影響,金子山海拔千米以上的區域迅速凝結出霧凇冰掛,松枝、巖石、護欄被冰晶包裹,宛如童話中的冰雪世界。工作人員拍攝的視頻顯示,山間霧氣繚繞,冰掛隨風輕顫,發出清脆的聲響,仿佛大自然在演奏一首“冰雪交響曲”。
廣州從化呂田鎮的村民則用更直觀的方式記錄了這場寒潮:12日早晨,村民彭女士發現自家菜地的蔬菜葉面結滿冰粒,水桶里的水完全凍結,用手拍打冰層竟能撿出玻璃般的冰塊;停在路邊的汽車車身披霜,有人用手指在車窗上寫下“冷到結冰”四個字,引來圍觀者拍照打卡。氣象部門證實,呂田鎮部分自動氣象站實時氣溫低至-3℃,創下當地近年同期新低。
寒潮“三連擊”:廣東人從“短袖”到“羽絨服”只需24小時
這輪寒潮的“攻勢”遠不止于此。據廣東省氣象臺分析,11月18日至19日,全省大部市縣陰天有小雨,氣溫較前一日驟降6℃至10℃。粵北市縣最低氣溫跌至6℃至9℃,高海拔山區2℃至5℃;南部沿海市縣雖稍高,但也僅13℃至15℃。更令人“瑟瑟發抖”的是風力:全省陸地陣風5至7級,江河湖面和高地最大陣風可達7至8級,海面風力6至8級陣風9級,體感溫度進一步降低。
“昨天還在穿短袖,今天直接裹上羽絨服。”廣州市民李先生調侃道。氣象預報顯示,廣州18日多云到陰天,局部零星小雨,氣溫10℃至16℃;19日至20日陰天間多云,早晨最低溫僅10℃,晝夜溫差不足3℃,濕冷感貫穿全天。而深圳、東莞等城市也難逃“魔法攻擊”:深圳18日夜間陣雨,氣溫12℃至20℃;東莞18日雨量中等,氣溫12℃至19℃,風力3級,行人紛紛縮起脖子加快腳步。
寒潮背后的“幕后推手”:西伯利亞冷空氣與晴空輻射的雙重夾擊
為何廣東會遭遇如此猛烈的降溫?氣象專家解釋,這輪寒潮的“源頭”是西伯利亞冷高壓的異常活躍。近期,西伯利亞地區積攢的冷空氣持續南下,如同“冷空氣列車”接連發車,首尾相接不斷襲擾我國。11月18日,冷空氣前鋒抵達廣東,與當地暖濕氣流激烈交鋒,導致氣溫驟降、雨水增多。
與此同時,“晴空輻射”現象加劇了寒冷感。18日夜間,廣東大部天空放晴,地面熱量迅速散失,導致氣溫進一步下滑。以清遠連山為例,18日白天最高氣溫僅8℃,夜間無云遮擋,熱量散失更快,最低氣溫直接跌破冰點。這種“白天濕冷、夜晚干冷”的雙重打擊,讓廣東人直呼“扛不住”。
寒潮影響幾何?交通、農業、健康需重點防范
強冷空氣的到來,對廣東的交通、農業和居民健康帶來顯著影響。交通方面,粵北高海拔山區可能出現道路結冰,需警惕車輛打滑;海上風力增大,瓊州海峽可能短暫停航,影響跨海運輸。農業領域,荔枝、龍眼等熱帶果樹需防范凍害,養殖戶需加強水產保溫措施。健康方面,濕冷天氣易誘發呼吸道疾病,醫生提醒老人、兒童及慢性病患者注意保暖,避免長時間戶外活動。
不過,寒潮也帶來了意想不到的“福利”。在從化呂田鎮,村民羅先生發現,結霜后的芥菜口感更甜脆,菜心、芥蘭等蔬菜因凍死害蟲無需打藥,反而更受歡迎。當地農戶笑著說:“這波冷空氣雖然冷,但能讓蔬菜賣上好價錢,也算‘因禍得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