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球矚目的第二十一屆上海車展開幕,來自26個國家和地區的近1000家中外企業參展,帶來了超千款展車,新能源車型占比超7成。其中,超100款新車首發,幾乎都是新能源車。

跟去年北京車展、廣州車展不同的是,小米集團創始人雷軍并未到場,其他車企創始人之間偶有互動,但并未引發此前那么大的流量,反倒是隨處可見的外國人成為了車展上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同時,大部分車企都不再過度宣傳組合輔助駕駛,冒進的勢頭得到了遏制,安全成為了車展上最大的主題。
“智駕”退場
安全成了最大的賣點
車展前一周,相關部門召開智能網聯汽車產品準入及軟件在線升級管理工作推進會。要求充分開展組合駕駛輔助測試驗證,明確系統功能邊界和安全響應措施,不得進行夸大和虛假宣傳,嚴格履行告知義務,切實擔負起生產一致性和質量安全主體責任,切實提升智能網聯汽車產品安全水平。
也就是說,車企不能再對于組合輔助駕駛進行過度宣傳,也不能再提“高階智駕”“L2++”等營銷概念了。

風向變化之下,車企們抓緊一切時間修改宣傳物料,避免使用“智駕”“自動駕駛”等曾經大肆宣傳的概念,悄然換成了L2級輔助駕駛功能,“代客泊車”“一鍵召喚”“遠程遙控”等以往常常聽到的詞匯也在本屆車展上集體消失,宣傳變得更為平實和謹慎。
“監管的介入對于行業的發展是一件好事。之前每家車企都拼命宣傳智駕,一家車企推出的車實現了車位到車位的輔助駕駛功能,沒過兩三個月,另一家車企馬上就跟上了,這一過程中缺乏很多安全的認證,出現了一些事故,確實值得反思。”一位自主品牌輔助駕駛工程師告訴潮新聞記者,“特別是今年以來,不少10萬以內的車也宣稱配備了輔助駕駛功能,為了提升影響力將很多概念混淆,會誤導消費者。”
在他看來,此次新的政策給輔助駕駛踩了一腳剎車,讓車企更加注重技術的研發,而不是營銷宣傳,消費者購車時也會變得更加理性。
當輔助駕駛的比拼逐漸退去,安全成為了車企最大的賣點。

比如,吉利宣布將向全行業開放電池底部安全專利集,為消費者與行業帶來從整車電池安全設計與技術驗證的系統性方案,吉利全球全域安全試驗中心今年也即將落成使用,落成后即向全行業開放。數據顯示,在不久前中汽中心公布的自主整車集團汽車安全專利公開量排行榜上,吉利以1562項安全專利公開數,位列中國車企第一。
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吉利控股集團董事長李書福表示,每個人都關注自身的安全,每輛汽車都要提供足夠的安全保障,“安全是造車的第一優先級,把安全落到實處需要打基礎練內功。”
華為常務董事、終端BG董事長余承東開發布會時句句不離安全,口頭禪從“遙遙領先”變成了“安全是最大的豪華”。在華為乾崑智駕的展臺,工作人員向觀眾介紹智駕時,一直在強調日常駕車體驗智駕功能時務必注意行車安全。
小鵬汽車 CEO 何小鵬表示安全是智能輔助駕駛的重要底線,即將開啟 AI 智能輔助駕駛安全訓練營,強化對于輔助駕駛功能邊界的說明,以及新功能的體驗與說明。小鵬已形成一整套 “新手考試、產品經理陪駕、線下訓練營” 的線上線下全方位用戶安全教育體系。
浙江車企受外國人青睞
全球從業者來車展尋機會
2025年,在全球多個A級車展縮水的大背景下,上海車展依舊火熱,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國的車企高管、供應商、經銷商前來觀展。在一些展位上,金發碧眼的外國人甚至成為了主角,有人坐進車內體驗,有人找中方負責人聊合作,也有人開啟了直播。
“這是我們車機的系統,使用起來跟手機差不多,你可以用語音跟車機溝通,不僅可以直接發指令,還能跟人一樣對話。比如,你只要說‘我好熱’,車機就會自動打開空調,非常方便。”

在吉利銀河展臺,工作人員小奚陪著一位來自伊拉克的汽車經銷商阿里坐在銀河L6車內,向他詳細介紹車輛的各種功能。為了回去更好地向他的同事介紹,阿里甚至拿出相機仔細拍了起來,不時向小奚提出各種問題。
“我們國家目前絕大部分人都開燃油車,大家對于純電動汽車、插電混動汽車還是有些不信任。不過,政府也在積極推廣,加強充電樁等基礎設施的建設。我看到中國有這么多新能源汽車,功能很強大,價格也很便宜,希望能開展合作,開拓國內的市場。”對于中國品牌新能源車,阿里充滿了溢美之詞,并表達了積極合作的愿望。
一個上午下來,小奚就接待了十多組外國客戶,他們對新能源車充滿了好奇與贊嘆。
2023年,法國汽車企業斯泰蘭蒂斯集團投資約15億歐元以獲取中國造車新勢力零跑汽車約21%的股權,雙方還成立了合資公司,零跑國際化走到了很多車企前面。上海車展上,來自歐洲、亞太、南美等地的百余位海外觀展團成員都來到了零跑展臺打卡,需求合作機會。

此外,汽車還組織了三四十人的參觀團來到上海車展各個展位交流,他們重點看了新能源汽車、超高壓充電技術等,一路向接待方提出了很多問題,尋找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方向。

40年前,第一屆上海車展在露天廣場開幕,剛剛國產化,萬人排隊只為看一眼合資品牌汽車;如今,上海車展成為了對外展示的“秀場”,全球汽車行業的從業者都來這里尋找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