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國內汽車市場多個榜單正在悄然發生變化,第一周就紛紛呈現易主的局面。
統計數據顯示,吉利銀河星艦7 EM-i力壓比亞迪宋家族,拿下了今年第一周中國市場A級插混SUV銷量榜冠軍;在A0級純電車型銷量排行中,吉利星愿也拔得頭籌。而在新勢力汽車銷量排行榜上,2024年同樣風光無限的理想汽車,則被小鵬汽車超越,失去了保持36周的新勢力品牌周銷量冠軍。

吉利和比亞迪的較量升級
2024年,比亞迪銷量高達427.21萬輛,不僅在國內市場遙遙領先;即便放眼全球市場,也名列前茅。

對于吉利汽車來說,其很難甘心自己原先在燃油車時代的霸主地位被比亞迪搶走。不過,經過幾年的潛心發展,吉利在包括三電以及智駕方面都或多或少積累了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并且發布了一系列的具有競爭力的新車型。值得一提的是,吉利在2024年打造的三款主力車型吉利銀河E5、吉利星愿、吉利銀河星艦7 Emi,成為吉利向比亞迪發起沖擊的王牌。而銷量也已經證明,吉利星愿和吉利銀河星艦7 Emi已經完全具備了和比亞迪同級別車型較量一番的能力。其中,吉利星愿成為比亞迪海豚和海鷗的競爭對手;而吉利銀河星艦7 Emi更是希望能夠撬動比亞迪宋的市場份額,后者更是當下比亞迪的銷量中堅力量。

整體來看,雖然吉利銀河星艦7 Emi銷量排名超過了比亞迪宋家族,但是其不僅領先宋Pro優勢非常小,幾乎就在統計誤差內,況且比亞迪宋家族三款車型的集團作戰優勢依然明顯。排在比亞迪宋家族身后的銀河L7,和身前的比亞迪家族銷量差距就比較明顯。所以,對于吉利來說,銀河星艦7 Emi首周登頂固然可喜可賀,但是哪怕是在新能源A級SUV這個細分市場,吉利要想去撼動比亞迪宋家族依然還是困難重重。

2025新勢力冠軍爭奪戰白熱化
小鵬汽車力壓理想汽車登頂新勢力周冠軍的排行榜,還是出乎不少人的預料。不過,由于這張榜單是理想汽車發布,因此具備一定的可信度。
根據2024年最后一周和2025年第一周的銷量對比可以發現,理想汽車的銷量從1.34萬輛降至0.67萬輛;而小鵬汽車下降幅度略小,從同期的1.01萬臺降至0.7萬臺。此消彼長之下,小鵬就建立起了自己的優勢,時隔多年,再度拿下國內新勢力銷量排行榜的冠軍。

小鵬的成功,和旗下的M03以及P7+的熱銷息息相關。其中,作為小鵬的入門級轎車,M03高性價比讓小鵬汽車一下子找到了銷量增長的密碼。隨著交付的提升,小鵬汽車也順勢走出困境。而在2025年,小鵬也將進軍增程式市場。考慮到國內消費者對于混動車型的偏愛,小鵬銷量還有望再上一個臺階。而反觀理想汽車,在完成了自己增程式車型矩陣的投放之后,理想汽車今年的重心已經落在了多款純電車型上。而MEGA在2024年銷量折戟,一度讓理想汽車陷入裁員的尷尬。所以,如果在2025年把電動車賣好,理想肯定還要祭出一些新的“法寶”。
其實,除了小鵬和理想之外,2025年國內其他新勢力車企還是會使出渾身解數力求在國內車市中能夠獲得一席之地。問界、極氪、小米、零跑、蔚來、阿維塔等不僅是在為排名而戰,更是在為自己的生存而戰。畢竟高合、極越以及哪吒汽車的案例就在眼前。推出了樂道和螢火蟲兩個子品牌的蔚來汽車,更是在2025年面臨背水一戰的局面。如果銷量依然沒有起色,那么蔚來就真的危險了。

2025不止價格戰
一周的銷量并不足以說明國內車市整個趨勢發生了變化。但從勢頭上來看,吉利和小鵬的潛力不容小覷,2025年的競爭相比于2024年只會更加激烈。
2025年,無論是吉利還是小鵬都已經制定了比較激進的銷售目標。極氪和領克合并,銀河整合幾何,吉利已經伸出了兩個鐵拳,尤其是將2025年目標鎖定在100萬的銀河系列,已經成為吉利向比亞迪發起沖擊的主力。至于小鵬汽車則會從純電擴張至增程式市場,接下來銷量增長的潛力也比較可觀。

無論是比亞迪,還是理想汽車,必然不會坐視這個現象的發生不管。如果第一周的銷量態勢維持更久,那么理想和比亞迪或會掀起新一輪價格戰,屆時國內汽車市場又會出現一輪腥風血雨的局面。比亞迪通過三電系統自研自造,在成本控制上的優勢短期內難以被撼動;而理想汽車的毛利率在國內一眾新勢力中領先優勢明顯,要打價格戰,理想比其他新勢力更有底氣。

價格戰外,比亞迪要能夠走得更加穩健,還是要盡快拉升方程豹、騰勢以及仰望的銷量。只有這三個子品牌銷量快速提升,比亞迪今后的表現才能夠更加穩定。在中高端車型上,整合后的極氪和領克,讓吉利還是領先比亞迪一個身位。更不要說,吉利系手底下還有沃爾沃、路特斯、Smart這些定位不低的歐系品牌。而理想汽車,在增程式市場上不僅要抵御問界和零跑帶來的沖擊,更是需要面臨傳統車企紛紛開始投放的長續航插電帶來的競爭;而在純電動市場上要想盡辦法從蔚來、小鵬和特斯拉這些品牌手中去把市場份額搶過來,這個單純依靠價格戰恐怕很難奏效。

點評
各大車企要關注市場變化,在銷售端及時調整銷售政策;在研發端更快投放更有競爭力的車型,同時在智駕、智艙以及三電方面尋求底層技術的突破。沒有一家車企能夠在2025年可以放松,每家都緊繃自己的神經。新年第一周,國內汽車市場就已火藥味十足。即使是2024年國內車企銷冠比亞迪和新勢力銷冠理想,都各自面臨著強勁的競爭對手,能否在2025年守擂成功,這存在變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