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中國汽車產業的版圖上,廣州與重慶兩座城市的較量一直是行業內的焦點話題。多年來,廣州憑借其深厚的汽車產業基礎,穩坐“中國汽車第一城”的寶座。2023年,廣州的汽車產量達到了驚人的318萬輛,全國每十輛車中就有一輛出自廣州,廣汽集團更是以超過250萬輛的產量占據了絕對的主導地位。
然而,進入2024年,這一格局開始發生微妙的變化。根據廣州市統計局的數據,2024年前三季度,廣州的汽車產量同比下降了20.8%,GDP增速也在全國GDP十強城市中墊底。面對這樣的挑戰,廣州的汽車制造業正經歷著動能轉換的深度調整期,尤其是汽車制造業的增加值降幅顯著,成為經濟增長的拖累因素之一。
與此同時,重慶的汽車產業卻展現出了勃勃生機。2024年上半年,重慶的汽車產量達到了121.4萬輛,不僅超過了廣州,還以39.1萬輛的新能源汽車產量和150%的同比增速,在全國汽車產量前十大省市中獨占鰲頭。前三季度,重慶汽車產量達到173.46萬輛,同比增長8.0%,展現出強勁的增長勢頭。
在這場“汽車第一城”的爭奪戰中,重慶的崛起無疑給廣州帶來了巨大的壓力。盡管在前三季度,廣州憑借微弱的優勢重新奪回了領先地位,但從全年的增幅來看,重慶仍然具有強勁的反超潛力。這一變化不僅反映了中國汽車產業的競爭格局正在發生深刻變化,也預示著新能源大潮正在重塑汽車產業的未來。
廣州,這座素有“車都”之稱的城市,其汽車制造業的根基深厚,歷經數十年發展,已經構建了包含整車制造、零部件供應、技術研發等在內的全鏈條產業體系。然而,面對新能源汽車的崛起和行業競爭的加劇,廣州的汽車產業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廣汽集團作為廣州汽車產業的龍頭,其業績的下滑直接影響了整個廣州汽車制造業的發展。
為了應對這一挑戰,廣州正在積極推動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目標是到2025年將新能源汽車產能提升至200萬輛,保有量達到80萬輛,滲透率超過50%。廣州集聚了眾多國內領先的自動駕駛企業,這些企業的集聚將推動廣州汽車產業的智能化升級,帶動相關產業鏈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