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12月,慶祝澳門回歸祖國25周年系列活動陸續展開,給本就流光溢彩的澳門再添喜慶色彩,精心設計的花壇、彩燈吸引了本地人和游客競相打卡。
回顧這四分之一世紀,澳門之變既露于外也藏于心。無論是穿梭于盛裝以待的金蓮花廣場,還是充滿煙火氣的老街巷,越來越多的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車成為街頭巷尾流動風景線中的一抹亮色,而這背后是澳門人心中不斷升騰發酵的愛國情結和民族自信。
汽車保有量大了但更環保了
說起這些年澳門汽車市場的變遷,從業30多年的澳門機動車入口商會會長、新康恒集團有限公司董事兼行政總裁謝家銘,在接受《中國汽車報》記者采訪時如數家珍。澳門回歸初期,日本品牌占據本地市場約8成份額。2008年,日元匯率大幅上升,日本品牌汽車價格漲幅近3成,人們逐漸轉向購買歐洲品牌,目前在澳門市場,歐洲品牌的占有率足以與日本品牌分庭抗禮。不過,隨著汽車電動化、智能化趨勢的勢如破竹,這一保持了數十年的市場格局正在被打破。
上世紀90年代,澳門每年新增3000~4000輛汽車,而到2010~2020年,這一數字增長至年均1萬輛。澳門人均汽車擁有量長期位列全球前列,許多勞動人口重度依靠汽車生存。隨著建設粵港澳大灣區的深入推進,在“1小時生活圈”政策加持下,“澳車北上”“兩地牌”“三地牌”“橫琴單牌車”等便利出行新規刺激了澳門居民的購車需求,也為澳門汽車市場注入活力。
“25年來,澳門汽車市場最顯著的4個變化:車輛保有量大幅提升,電動汽車漸受青睞,環保要求不斷提升和大力推廣公共出行。”謝家銘總結道。
澳門回歸祖國后,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和旅游業的日益繁榮,澳門汽車保有量顯著增長。根據統計,從1999~2024年,機動車輛登記數量大幅上升,尤其是私家車和出租車,截至今年三季度,機動車輛注冊量已達25.18萬輛。近年來,隨著環保意識的提高和政策引導,電動汽車在澳門逐漸受到青睞。澳門特區政府推出了多項激勵措施,促進電動汽車的使用,而且針對車輛管理和環保的政策也在不斷更新,包括汽車尾氣排放標準升級、提高注冊滿8年的在用車年檢標準等,這些都對本地車市產生了影響。
與此同時,澳門年輕人對汽車的態度經歷了顯著變化。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交通基礎設施的聯通與便利,私家車成為出行首選,越來越多的澳門年輕人熱衷于通過銀行貸款的方式購車。同時,年輕人對環保的關注度越來越高,首購和換車都更偏向于選擇純電動和混合動力車型,以減少碳排放。
自主新能源汽車強勢來襲
政府的交通、稅收及其減免優惠等政策變化,會直接左右消費者的決策,從而影響汽車消費趨勢。
在澳門,購買電動汽車可以享有免除機動車輛稅的優惠政策。這是澳門特區政府為了促進環保和可持續交通而推出的措施。政策出臺后,電動汽車消費轉向明顯。在這方面,相比跨國豪華品牌,自主品牌無論是功能配置、續駛里程還是售價、用戶權益,都具有絕對優勢。
在此背景下,深耕澳門汽車市場28年的新康恒集團有限公司,在去年作出重要決策,先后與比亞迪、騰勢和小鵬汽車3個新能源頭部品牌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成為其澳門獨家代理商。隨后,新康恒集團斥資千萬澳門元在皇朝孫逸仙大馬路的“雙鉆大廈”開設了比亞迪、騰勢及小鵬汽車3個品牌的汽車展示廳,為市民提供更舒適、便利的購車環境。
近幾年,澳門市場對新能源汽車的接受程度愈來愈高,自主品牌汽車發展勢頭強勁。“澳車北上”政策的落實以及車牌識別在澳門停車場的普及,市場對左舵車的接受程度不斷上升。2020年以前,左舵車的全年銷售占比約2%~3%,現在已大幅增長至6%~7%,漲幅近1倍;自主品牌汽車的全年銷售占比也由之前的不到5%,增長至今年1~9月的近2成,澳門汽車市場正掀起選購國貨的熱潮。
11月,第十四屆中國(澳門)國際汽車博覽會在澳門威尼斯人金光會展中心舉行。本屆車展面積達到6.5萬平方米,參展商總數達70余家,逾70個海內外汽車品牌參展參會,其中自主新能源品牌的展臺格外搶眼,人流量和成交量也頗為可觀。
政策保障推動電動汽車發展

2010年,澳門特區政府針對十年陸路交通運輸愿景進行了一系列的規劃與實施,目的是改善交通運輸系統的效率和可持續性。首當其沖便是開展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加強道路網絡的建設和維護,改善主要交通干道的通行能力。同時新增或改善交通樞紐,提升公共交通的便利性。
其次是提升公共交通運營能力,推廣公共交通,鼓勵市民使用巴士、輕軌等綠色出行方式。增加公共交通的班次和覆蓋范圍,以減少市區交通擁堵。
三是提升交通管理水平,引入智能交通系統,實施交通流量監控與管理,提高交通運輸的效率。同時強化對違規駕駛行為的監管,提高交通安全。
四是重視環保與可持續發展,鼓勵使用電動汽車及其他低排放交通工具,推廣綠色出行理念。進行環境影響評估,確保交通發展與環境保護相協調。
謝家銘指出,這些政策的實施旨在應對隨著經濟發展和游客增加而帶來的交通挑戰,并為澳門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
其實這些年,澳門旅游業也在積極“綠色化”。在澳門回歸祖國25周年前夕,一批新能源旅游巴士上線運營,為赴澳游客游覽澳門提供綠色便捷接駁服務。據了解,澳門首次引入新能源旅游客車來自自主品牌宇通,高度契合當下澳門旅運市場轉型升級的迫切需求,同時產品的動力性能和整車靈活操控性,又可輕松應對澳門城區狹窄交錯的道路環境,長續駛能力能滿足每天14個小時以上的運營需求。
從2012年開始,澳門特區政府推出了新的輕型汽車環保排放標準,而且此后每年持續檢視標準的合理性,政策目的主要是為了減少汽車對環境的影響,這些標準通常會參考國際標準,如歐五排放標準等國際主流排放標準。
澳門特區政府亦積極推廣電動環保車輛,2022年起,政府各部門需購置或更換車輛時必須購置電動汽車,同時積極推進在新建樓宇中預留充電設施的建設,如所有新建政府辦公樓內的停車位,預留配置電動車充電基礎設施。2022年起,所有新建私人及商業樓宇停車場須為所有車位預留慢速充電供電容量和基礎設施。同時,對具有條件的現有政府辦公大樓加設充電位,現有公共停車場、街道公共泊位適當預留安裝充電設備。
汽車賽事帶動周邊產業

澳門最具規模、歷史最悠久的體育旅游品牌項目——第71屆澳門格蘭披治大賽車于今年11月14~17日在澳門舉行,來自世界各地的車隊和車手齊聚東望洋賽道,展開激烈角逐。由于今年賽事增加了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及澳門特別行政區成立25周年的特別主題,吸引了逾10萬名觀眾進場觀賽,氣氛相當熱烈。
值得一提的是,以往賽場上多是日韓、歐美賽車品牌的身影,今年不乏多個自主品牌賽車參賽,而且越來越多的內地車手參與其中。
據謝家銘介紹,自1954年首次舉行以來,格蘭披治大賽車已成為國際賽車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每年吸引大量賽車愛好者和觀光客。這項賽事不僅展示了高性能的賽車技術,還為澳門的汽車業帶來了極大的曝光和商機。
隨著格蘭披治大賽車的持續舉辦,許多國際知名汽車品牌也被吸引到賽事中來,形成了賽事與汽車品牌知名度和形象的相互促進。大賽活動促進了技術創新和交流,帶動了汽車技術的進步。此外,大賽還為本地汽車相關企業創造了更多發展機會,可以借助賽事的影響力,拓展市場和業務。
與此同時,格蘭披治大賽車還帶動了澳門旅游業的發展。賽事吸引了大量國際游客,拉動了住宿、餐飲和交通等相關產業發展。憑借著獨特的旅游資源,澳門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的游客。截至12月7日,今年澳門入境旅客達3254.5萬人次。
記者了解到,本次盛會除了緊張刺激的賽車之余,還組織了多項賽事周邊活動,比如大賽車親子嘉年華、車展活動、攝影比賽等,讓市民及旅客一同感受大賽車的熾熱氣氛。
正如謝家銘所說,澳門賽車不僅是一場體育盛事,也是促進汽車業發展的重要平臺,受此影響近年來當地汽車改裝業務也逐漸興起,吸引了國內外車迷和改裝愛好者。與內地汽車改裝類型類似,澳門汽車改裝主要形式包括外觀和內飾。外觀改裝有車身包圍、燈具升級、車漆改色等。內飾改裝包括有座椅更換、音響系統升級、儀表盤換裝等。
澳門與內地加速交通互通
2011年推出的澳門陸路整體交通運輸政策十年規劃,經過十年努力,澳門特區政府在政策框架下,落實“公交優先”及“控車輛”政策,機動車總數由19.6萬輛增至24.4萬輛,年增長率控制在3%以下,低于先前預測的約5%的年增長率,讓澳門少增加8萬輛機動車。
2022年,澳門特區政府再推出《澳門陸路整體交通運輸規劃(2022-2030)》,有序推進交通“三張網絡”的同時,繼續控制車輛增長,計劃在現有“控車輛”政策基礎上,適時評估政策效果并研究調整,繼續實施“機動車年增長率不超過3%”的政策。
據統計,截至今年9月,澳門機動車出牌總數為9488輛,同比上升5.5%,其中電單車3865輛,同比下降21.7%;汽車5623輛,上升38.5%。
車型方面,特區政府積極推廣電動環保車輛,根據統計暨普查局數據,目前澳門在用的電動環保車輛約11000輛,在政府政策推動下,預計數量將持續增長。
粵港澳大灣區是我國的一項重要經濟發展戰略,旨在推動區域經濟一體化和可持續發展。澳門2024年度政府工作總結中提到,積極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持續深化區域交流合作。與內地同行互動發展大趨勢,配合澳門特區政府政策,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為貫徹落實《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要求,進一步促進粵澳兩地人員車輛往來便利化,全面放開澳門私家車經港珠澳大橋珠海公路口岸入出內地政策由2022年12月20日起接受申請,獲核發牌證的澳門私家車經預約后,最早于2023年1月1日零時經港珠澳大橋珠海公路口岸駛入廣東。預計本澳約8萬部車輛符合“澳車北上”申請資格。
再者,澳門特區政府由2019年持續跟進港珠澳大橋澳門私家車往來港澳常規配額的分發工作,至今獲發配額已超過15000個。
上述兩項政策,直接改變了澳門市民對于車型需求的偏好,七座私家車的需求大增。與此同時,“澳車北上”政策的持續優化,讓不少澳門車主考慮改用左舵車輛,以配合內地的駕駛習慣,便利車輛往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