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北京首座全自動智能輕卡換電站落成投運。該換電站采用全新單側方底部全自動智能換電技術,通過高精度智能RGV和控制系統,實現輕卡電池快速更換,整個過程僅需3.5分鐘。
作為顯著提升充電速度和用戶體驗的技術路線,換電模式逐漸在輕卡領域嶄露頭角,各地也相繼開展輕卡換電站的建設和運營工作。那么,相較其他類型新能源輕卡,換電輕卡究竟具備哪些優勢?該車型又能否在更廣泛的領域得到推廣應用?
超充、大電量時代為何需要換電?
目前,新能源輕卡領域主要包含純電、氫能和混動三大技術路線。從銷量構成的角度來看,純電動輕卡在新能源輕卡市場中占據絕對主導地位。
據行業統計數據顯示,今年1~10月,國內新能源輕卡累計銷量71751輛。其中,純電輕卡共售出64288輛,占比高達89.6%。若以補能方式作為銷量劃分依據,充電輕卡銷量要遠遠高于換電輕卡。
“充電輕卡銷量穩步增長,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該車型能夠很好地滿足用戶實際運營需求。”北京輕卡經銷商劉承宇介紹說,在城配運輸領域中,用戶每日運營里程大概在200公里,當前市場上主流充電輕卡完全可以滿足這一需求。同時,眾多電池廠商和新能源輕卡企業正紛紛聚焦技術創新,有的通過增加電池容量來提升車輛續駛里程,有的則采用超充技術來提升補能效率,這些舉措均可有效緩解用戶里程焦慮。
縱觀近兩年純電輕卡市場,車企在大電量車型上的競逐愈發激烈。從早期81kWh和89kWh電池容量車型,到2023年市場上大量涌現配裝100kWh大容量電池包的純電輕卡,再到今年市場上主流車型標配105kWh電池組,更大容量的電池包正逐步成為純電輕卡的標配。同時,超快充電池技術也獲得市場高度認可,并迅速得以應用,加之城市內充電基礎設施不斷完善,這些都為充電輕卡推廣創造了有利條件。然而,在這一背景下,市場為何仍對換電輕卡青睞有加?
“從用戶角度出發,全生命周期成本是否具備明顯優勢,是他們做出購車決定時的重要考量因素。”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商用車專業委員會秘書長鐘渭平表示,盡管當前動力電池總體價格呈下降趨勢,但大電量電池采購成本仍相對較高,導致充電車型售價居高不下,這使得不少潛在用戶持觀望態度。相較之下,換電輕卡不僅能有效解決續駛里程受限問題,實現快速補能,而且具有更強的場景適用性。更重要的是,換電輕卡采用車電分離的商業模式,用戶只需承擔“裸車”費用,然后根據自身運營需求靈活租賃不同電量的電池,大大降低用戶購車成本,真正實現“購車經濟、用車實惠”。
“若從經濟效益的角度考量,采用車電分離模式,電池包可在電費低谷時段充電,從而進一步降低運營成本。同時,該模式還能實現電池統一、專業化充放電管理及維護保養,有助于延長電池使用壽命,用戶也無需承擔動力電池衰減、殘值降低的風險,真正讓用戶運營負擔‘輕上加輕’。”一家金融公司相關負責人說道。
輕卡換電賽道加速崛起
此前,換電輕卡的市場關注度并不高,但近期熱度持續上升,這一顯著變化離不開利好政策的強力推動。
近年來,我國對新能源汽車及其換電模式的推廣應用給予高度重視,工信部、財政部等多個部門相繼出臺換電試點城市實施方案、換電技術規范標準,以及換電模式車輛購置稅優惠等多項扶持措施,有效推動換電模式快速發展。
例如,《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中明確指出,要加快充換電基礎設施建設,鼓勵換電模式發展,以提升電動汽車的使用便捷性和普及率;2023年12月,工信部強調,2024年要加大力度支持新能源汽車換電模式發展,并著力推進公共領域車輛全面電動化先行區域試點;2024年2月初發布的中央一號文件更是明確提出,要加強重點村鎮新能源汽車充換電設施規劃建設,促進我國農村地區充換電汽車的發展。
從地方政府的政策導向來看,部分城市已明確換電模式的戰略地位和實際作用,并大力推動其標準化建設和商業模式創新;有的城市則通過財政補貼等激勵措施,有效降低換電設施建設和運營成本,進一步加速換電模式的落地與普及。
“除政策層面支持外,隨著新能源物流車應用場景不斷拓展,一些服務于城際配送的電動輕卡用戶,對換電輕卡的需求也日益增長。”商用車行業專家任詩發表示,從中央到地方給予政策鼓勵與支持,為換電模式發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環境,終端市場對換電輕卡的需求逐步提升,這在一定程度上激發了車企布局換電輕卡市場的積極性。從今年1~11月工信部發布的各批次新車產品公告中可以看出,車企申報的換電輕卡數量呈現出增長態勢。以第389批新車產品公告為例,上榜的換電卡車中,換電輕卡占比高達30%,創下今年以來單月新高。
與此同時,相關企業也在不斷加大對輕卡換電站的布局力度。例如,2022年,“慧鵬換電”在合肥市安巢經濟開發區亮相;2023年4月,皖豐長能與慧鵬換電合作開發的輕卡換電站正式投入運營;同年11月,山東省在全國率先發布首個輕卡換電團體標準,并正式啟用國內首個輕卡全自動換電站。1個月后,由吉泰車輛與中建科工聯合交付的全自動輕卡模塊化智能換電站,在廣東東莞清溪鎮正式啟動運營。今年,福田汽車與寧德時代攜手推出東方綠舟智能換電站,進一步推動換電輕卡的普及應用。

大規模推廣仍面臨挑戰
在城配物流這一高頻運輸場景中,換電輕卡憑借獨特優勢,在政策支持與市場需求的雙重驅動下,正步入一個嶄新的發展機遇期。對此,業界將2024年視為換電輕卡領域正式啟動的“元年”。不過,從實際運營的角度來看,換電模式要想在城配物流市場中實現大規模推廣,仍需克服一系列難題。
首先,大規模部署換電站及儲備備用電池,需要巨大的資金投入。特別是換電站建設,單站成本往往高達數百萬元,再加上土地租賃費用及后續運營維護成本,無疑是一項重大的資產投資。此外,當前換電站的電池儲備量普遍在6至8塊之間,若服務車輛過多,用戶的換電效率和使用體驗將大打折扣;其次,電池標準化是實現換電資源共享的關鍵所在,但當前市場上不同品牌車型之間的電池標準并不統一,導致無法實現跨品牌兼容互換。若該問題得不到有效解決,將嚴重制約換電輕卡規?;茝V進程。
在業內人士看來,優質的產品結合創新的商業模式是取得良好示范效應的關鍵。盡管換電輕卡能夠彌補充電車型的不足,但要實現大規模推廣,還需同步完善基礎設施,并推動包括整車制造商、電池制造商、換電運營商及電池資產管理公司在內的整個產業鏈企業達成合作共識,共同解決換電標準不統一、電池資產管理難、換電站投資金額大等問題,通過探索實用且可持續的運營方案,構建完善的換電服務生態體系,從而有效降低用戶運營成本,提升運營效益,更順暢地推進商業化進程。展望未來,在新能源輕卡“技術競賽”中,換電輕卡定將占據一席之地,與超快充、混動、氫燃料電池、固態電池等多種技術路徑互為補充,在不同運營場景下釋放應用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