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企之間比銷量,北汽新能源很少被作為參考對象,因為比它賣得多,往往說明不了什么問題。
據北汽藍谷日前發布的產銷快報,截至2024年11月末,北汽新能源本年累計銷量97452輛。這個銷量雖然同比增長36.57%,但依然比不了上汽、廣汽等國字號車企的自主新能源車銷量,也比不了同屬京系車企的新勢力小米、理想,后兩者1-11月累計銷量分別為超11萬輛和超44萬輛。
不過,在北京地界上,有一家老牌主流車企的銷量開始被北汽新能源壓一頭,它就是北京。據懂車帝數據,北京現代11月銷量9444輛,連續第四個月銷量不敵北汽新能源旗下品牌ARCFOX極狐。
當然,這也有極狐近幾個月銷量支棱起來的因素。但作為曾經國內合資車企銷量領跑者之一,同時也是2024年上半年全球銷量TOP3的汽車集團嫡系,北京現代居然賣不過北汽新能源,實在讓人大跌眼鏡。
如果不想退出中國市場,北京現代必須做出改變了。
01
為何不將爆款電車國產?
論電動化轉型,北京現代是國內最“謹慎”的一家。
目前北京現代官網上的在售車型,清一色是燃油車。在2024年國內新能源車滲透率超50%的背景下,這是北京現代銷量“跌跌不休”的主要原因。而同為韓系合資車企的悅達起亞,至少也有跟海外市場同步的EV5撐場子。
北京現代沒有電動化新車,不是因為技術或者研發上落后。事實上,在北美等海外市場,電動化車型正在成為現代新的增長引擎。數據顯示,2024年1-11月,現代IONIQ系列純電動車取得超過30%的同比銷量增幅。

另據現代汽車美國公司CEO蘭迪·帕克表示,截至11月,現代在當地的電動汽車銷量增長77%,混合動力汽車銷量增長104%。
與特斯拉以及國內主流電動車品牌“蔚小理”相比,現代IONIQ系列純電動車的差異化十分明顯。外觀設計上,該車主打“賽博朋克”,將科技與復古相融合的風格獨樹一幟,內飾也與流行的簡約風不同,對車內大屏的應用相對克制,保留了不少實體按鍵。
駕駛層面,現代IONIQ系列純電動車不卷零百加速能力,甚至不卷大電池,性能、續航以及充電速度,放在國內電動車之中屬于平均水平;至于智駕和智艙,則更加不是現代的強項。論駕駛上的特點,據試駕過的媒體介紹,現代在純電動車上追求的是一種接近燃油車的使用感受,加速、剎車、轉向的調教,可以讓習慣油車的老司機“無縫切換”。
總的來說,如果將現代IONIQ系列純電動車放在國內市場,設計是亮點,但電動化、智能化層面的產品競爭力并不突出。北京現代遲遲不將海外爆款引入,其實是出于對市場競爭的謹慎考慮。
02
從“混個臉熟”開始
引入海外同款車型大概率打不贏,不開啟電動化轉型又沒有出路,北京現代或只能押寶本土化研發。
“最近增資的80億元,其中一個作用就是用來推動‘中國特供’電動化新車的落地。”12月16日,有接近北京現代的消息人士告訴源媒匯,北京現代的電動化新車布局,比目前現代在海外市場的狀態更加多元化,例如包括了在國內市場被追捧的增程式電動車,“不過整體速度還需要再提速,2025年推純電、2026年再推增程的節奏還是有點趕不上趟。”
據北京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日前的披露,作為北京現代的兩大資方,北汽投及現代汽車將共同向北京現代注資約10.95億美元,約合人民幣80億元。這80億元增資,雖然還抵不上北京現代2022年、2023年兩年合計超105億元的稅后凈虧損,但依然為這家中韓合資車企打了一劑強心針。
如果北京現代不加快新車研發量產,短期來看其可以獲得的上升空間有限。在此背景下,向悅達起亞學習,先通過網約車等渠道提升品牌和產品知名度,為后續電動化大部隊蓄能,或是一個值得考慮的策略。
數據顯示,悅達起亞“不聲不響”地成為了2024年內銷量增幅靠前的車企,其1-11月累計銷量超22.4萬輛,同比增長51.9%。另據懂車帝數據,悅達起亞的銷量中,出口部分占了大頭,國內同期零售銷量54596輛。
在悅達起亞國內約5.5萬輛的新車中,純電動車起亞EV5是不容小覷的組成部分,憑借不輸“卷王”比亞迪同級爆款車型宋PLUS EV的性價比,起亞EV5成為了網約車的新選擇。
“今年7月廣州賣了100多輛EV5,后面8月、9月佛山和中山也累計賣了500多輛,不少流向了網約車市場。”12月16日,接近悅達起亞經銷商的消息人士告訴源媒匯。
沒有比新車常常被看到在路上跑更好的廣告了。雖然網約車的身份會有一定“副作用”,但對于已經幾乎被遺忘的品牌來說,這依然是一個難得且重要的“刷臉”機會。
03
需要外援助力
要提升品牌和產品知名度,北京現代需要一位營銷悍將主持大局。

不久前,北京現代完成了一次高層洗牌,原北京現代常任副總經理吳周濤升任董事長,李雙雙接棒常任副總經理一職。這是北京現代過去7年來,至少第五次對副總經理及以上級別的高層進行調整。
不過,頻繁的高層輪換并未為北京現代注入顯著活力,其中一個原因,或是缺少外部競爭。資料顯示,不管是吳周濤、李雙雙,還是經常代表北京現代與媒體、市場接觸的副總經理戚曉暉,都是一直在北京現代工作近20年甚至以上的老兵。
對北京現代的了解是吳周濤等人的優勢,但同時也成為北京現代跳出路徑依賴,大膽尋求突破的桎梏。大膽起用外援,或是北京現代需要認真考慮的新策略。
新勢力中,小鵬汽車從長城汽車挖來王鳳英為銷售、生產等方面帶來的積極變化有目共睹;傳統車企中,上汽集團2024年也積極啟用新力軍,從上汽通用五菱先后招來薛海濤、周钘分別擔任上汽通用以及MG品牌的負責人。在有流量才有資格談銷量的今天,營銷悍將對于一家車企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反觀北京現代,如何將這個老品牌重新帶回消費者的視野當中,是吳周濤、李雙雙等老將需要面對的重要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