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能源汽車首次年度破1000萬,這說明了我們汽車工業真的不止是彎道超車,簡直就是自己開辟了新賽道。
1.切換賽道的無奈
中國汽車最早是想沿著歐美日韓的路子走,所以在工業很薄弱的時候提出“市場換技術”,鼓勵外國車企和國內車企合資,生產合資車。外資車企紛紛進入國內,大眾汽車合資成立一汽大眾、上汽大眾;豐田汽車合資成立一汽豐田、廣汽豐田;本田汽車合資成立廣汽本田、東風本田。還有東風日產、東風雪鐵龍、長安福特、長安鈴木、長安馬自達、一汽奧迪、廣汽三菱等等。
不過,后來的事實證明,國內市場讓出來了,卻沒有換來技術。合資車企賺的盆滿缽滿,大家躺在高利潤的溫床上,進取心卻不大。僅有民營車企吉利、比亞迪在苦苦掙扎。燃油車時代的發動機、變速箱和底盤都沒學好。合資車企也一直被詬病。
我們只能想辦法,邊走邊看,終于等來了電池能源。
2.百花齊放的新能源車企和鯰魚特斯拉
在發現儲能電池是個新賽道且有可能突破時,國內大力發展儲能電池新能源車,政策給了很多。于是中國新能源車企雨后春筍般發展起來,高峰期超過100家車企都在搞。那時候,只要能和造車搭上邊的企業,幾乎都搞新能源車,業內流傳的一句話就是“賣不賣得掉是一回事,拿政策補貼就夠了”。
在眼看國內新能源車企發展的局面,有些不如預期的時候,特斯拉出現了。特斯拉有技術,有品牌,就是沒資金,美國那邊又不支持。于是和我們一拍即合,來上海落戶。
特斯拉進來之后,建工廠和生產汽車的速度,還有汽車設計和質量,讓國內車企刮目相看。我們才發現新能源車原來可以這樣做,于是李斌、何小鵬、李想等紛紛入局新能源車,創立了蔚來、小鵬、理想等品牌,以互聯網思維造車,快速推動國內產業發展。
在這里,真要特別說下特斯拉,正是它公開了專利,讓友商造車少走幾年彎路。同時特斯拉進來國內,像鯰魚一樣攪動國內新能源市場,大家才更有效發展起來。
3.自主標桿比亞迪
本土品牌比亞迪做電池起家,在進去汽車產業鏈的過程中,也發現了儲能電池這個趨勢。在購買秦川汽車牌照入場幾年后,陸續推出幾款純電車型,并在2022年放棄燃油車,全力押寶新能源。
在全產業鏈,自主開發混動技術持續迭代之后,比亞迪也進入到高光時刻。2020年比亞迪銷量41.6萬輛、2021年73萬輛、2022年186.8萬輛、2023年302萬輛,今年前10個月已經突破320萬輛,全年有望超過420萬輛。
可以說,比亞迪以一舉之力,帶動國內新能源汽車產業一路狂奔。
在比亞迪之后,吉利和奇瑞等傳統燃油車企也基本實現新能源車和油車并重,還有造車新勢力理想已經實現第100萬輛下線,小米汽車7個月實現10萬輛交付。。。。
很自豪的說,國內今年11個月的時間就實現1000萬輛規模,全球第一。這不僅僅是彎道超車,甚至是開辟了一條新賽道,把國外車企按在地上摩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