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說說日本汽車市場的基本情況。
2023年日本市場新車銷量為477.9萬輛,同比增長13.8%,總算是結束了長達五年的連續下跌趨勢。
目前看來,480萬輛左右的體量,讓日本市場大致可以排到中美印之后全球第四位。
所以,雖然比中國市場的六分之一還要少,但日本市場依然是全球重要的汽車單一市場,超過了歐洲一眾國家和地區。
然而日本市場極其特殊,過去30年來,其純進口汽車銷量占比從未超過10%,迄今純電汽車的銷量占比沒有超過2%。
這兩組數據疊加在一起,對于2022年7月才正式打開日本市場的比亞迪而言,分明就是難以逾越的高山。
但比亞迪偏偏不管不顧,卯著勁向著日本市場沖,沖,沖!
01
為了獲得更大的市場份額,比亞迪在日本市場甚至干起了包括中國本土市場在內,全球其它市場都沒有干過的事兒。
產品設計方面,在日本,今年6月開售的SEAL(海豹)車型標配了油門誤踩糾正系統、兒童滯留車內檢測系統等在其它國家屬于選配的功能。
渠道建設方面,比亞迪目前在70多個國家和地區銷售汽車,但大部分的銷售行為是通過當地經銷商進行的。
而在日本,比亞迪正在自行建立經銷商網絡。根據比亞迪近日披露的規劃,到2025年底,比亞迪日本門店數量將擴張至100家,這個數據和現在相比提升了一倍。
充電設備建設方面,比亞迪日本公司總裁東福寺厚樹已經公開表示,公司計劃在2025年年底前,在100個日本地點安裝快速充電樁。
當然,這與日本政府調整了純電汽車補貼政策,將補貼金額的多少與車企建設充電樁的數量掛鉤有關。
但反過來看,不正好說明比亞迪結合日本市場的具體情況,采取針對性措施的積極態度嗎?
要知道,比亞迪在國內市場可是從未有過建設充電樁的計劃。
品牌推廣方面,比亞迪日本公司從2024年4月到6月在日本投放了由日本國民級女演員長澤雅美代言的電視廣告,并已從9月起再次投放。
另外,從今年3月以來,比亞迪陸續在日本各地開展能讓消費者近距離接觸實車的巡展活動。目前已經在30多個地方舉辦了這類活動。
除了上述之外,比亞迪還有調整技術路線的計劃在日本市場亟待實施。
我們知道,比亞迪憑借DM-i 車型在國內市場予取予求。
在火力全開撬動海外市場之后,比亞迪DM-i車型已經在包括歐洲、拉丁美洲、中亞和東南亞等地多個海外市場上市銷售。
唯獨日本市場,從2022年7月迄今,比亞迪僅有ATTO 3(元PLUS)、SEAL(海豹)和DOLPHIN(海豚)三款純電車型銷售。
此前,比亞迪之所以在日本市場暫時選擇擱置DM-i 車型的計劃,原因是綜合的,但其中一定與豐田有關。
日本市場,豐田一家的份額占到了三分一,而豐田的THS混動在日本早已深入人心,比亞迪先期放棄DM-i 車型肯定有避其鋒芒的意思。
然而,為了進一步擴大市場份額,比亞迪終究還是要選擇直面所有。
日前比亞迪明確表示,根據市場環境的變化和技術的進步,不排除在日本市場引入搭載DM-i超級混合動力技術車型的可能性,旨在為日本消費者提供更加多樣化、高效的綠色出行選擇。
不難看出,為了扎根日本市場,完全可以用全力以赴來定義比亞迪。
如此投入,比亞迪收獲該有多大呢?
02
根據日本汽車進口商協會(JAIA)10月4日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2024年4—9月,比亞迪在日本的銷量增長了60.8%,達到1095輛。
此外,根據JAIA此前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比亞迪在日本銷量同比增長88%,達到1084輛,比亞迪在日本進口車銷量的排名也從2023年同期的第19位上升到第14位。
不難看出,比亞迪在日本市場雖然增幅較大,但基數確實太小,所以銷量的實際數據真心不大。
按照目前比亞迪在日本已經有 58 家門店平攤之后,比亞迪在日本單店的月銷量只有 3 輛左右。
猶記得去年10月王傳福和高管團隊赴南美市場考察,過境日本,曾親自到東京參加一個經銷商會議。
會上王傳福談到:計劃到 2025 年開 100 家店,每年賣 3 萬輛新車,平均每家店賣 300 輛車。
所以,可以肯定地說,對于目前日本市場的現狀,僅從銷量而言,比亞迪是不滿意的。
市場推進受阻,原因很多。
最重要的原因當然是價格。比亞迪日本定價偏貴,比如比亞迪ATTO 3在日本的售價為450萬日元(約合人民幣21.4萬),作為對比,比亞迪元PLUS在國內的定價為11.98—14.78萬。
而在日本買一臺 2.0L 的豐田卡羅拉 Cross 最低只用 218.4 萬日元,折合人民幣 10.6 萬元,僅為比亞迪ATTO 3一半的價格而已。
除此之外,還有品牌認可度,日本用戶對中國汽車質量的固有認知,充電樁較少,電價貴,充電難等等諸多不利于比亞迪進一步擴大市場的因素存在。
然而,可以肯定地說,包括上述種種所談到的,以及沒有談到的一切因素在內,在比亞迪決定進駐日本市場那一刻起,都已經有一個相當明確地預判。
也就是說,目前所遇到的問題,存在的困難,比亞迪早有預料。
比亞迪之于日本市場,頗有幾分“明知山有虎,偏上虎山行”的意思。
日本權威媒體將比亞迪對日本市場的布局比作“跳龍門”。
日本是全球最成熟也是競爭最激烈的汽車市場之一,如果比亞迪能在日本取得不錯的成績,這將有效拉高品牌形象,進一步拉動比亞迪在海外其他地區的銷量。
該媒體的分析,強調了日本市場的示范效應。無疑,這一觀點是站得住腳的。
事實上,鑒于日本市場在全球特別是亞洲市場的影響力,一旦比亞迪的乘用車得到日本市場的證明,東南亞、西亞、中亞等重要的亞洲市場都將對比亞迪另眼相看。
對此,比亞迪亞太區總經理、比亞迪日本公司總裁劉學亮曾表示:比亞迪未來會將在日本學到的經驗復制到亞洲和世界其他地方。
然而,比亞迪“死磕”日本市場,或許還另有深意。
今年8月,比亞迪品牌銷量排名已經全球第二,力壓大眾,僅次于豐田。就在剛剛過去的9月,比亞迪同樣以超過40萬輛的成績,再次刷新行業的認知。
到2025年,比亞迪會超越豐田登上全球第一的寶座嗎?
這個問題的答案哪怕是在一年前,相信多數人都還會傾向于選擇“不能吧”的否定句式。但現在,還真不好說。
事實上,比亞迪與豐田的全球競爭,已經全面展開,只不過現在豐田遇到了美國、歐洲通過加征關稅的“神助攻”,否則比亞迪的戰果還應該更好。
但日本市場卻沒有這么多場外因素。
為了保護本土產業,多數國家都會對外國品牌汽車設置關稅壁壘。日本卻從1978年起便實行對外國汽車的零關稅政策,成為全球獨一無二的特例。
所以,比亞迪在日本市場的成功與否很大程度上,就是與市場本身有關,很純粹、也很公平。
未來比亞迪與豐田在日本市場的競爭,大概率就是DM-i與THS的競爭。
如果,哪怕是比亞迪在日本市場分掉10%的豐田既有的市場份額,這對豐田來說都是致命的,不可接受的。
反之,比亞迪從中獲得的精神力量、品牌力量,將反哺全球市場。
比亞迪欲登頂全球,與豐田必有一戰,這一戰如果回避了日本本土市場,對比亞迪而言,是不完美的。同時,我們也深信,日本汽車的黃金時代已經過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