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產業的鐵律是,只要產業鏈的鏈主主機廠發生變革,那么上游供應商就會出現供應鏈“蛻皮”的更換現象。新能源汽車革命爆發后,汽車供應鏈的“新老大逃殺”也就開始了。
一個非常明顯的現象是,中國自主品牌把原本燃油豪華車的配置下放了,這預示著傳統燃油車的豪華品牌,越會面臨中國新能源浪潮掀起的平權運動,以及中國自主品牌強悍技術方案的兇猛進攻。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空氣懸架。在燃油車時代,空氣懸架只出現在奔馳、寶馬、保時捷等80萬元以上的豪華燃油車中,技術主要掌握在德國供應商大陸和威巴克公司手中。
電動車興起后,不少公司抓住了汽車供應鏈的重塑機會,最典型的就是本文的主角——孔輝科技。
極簡孔輝企業史
目前,孔輝在中國的空氣懸架市場的占有率達到 39.2%,排名第一,僅次于它的是德國供應商威巴克,其市場占有率是 23.3%。 在空氣懸架這一零部件上,國產供應商實現了彎道超車。
要想把握孔輝的企業史,我們需要三把抓手。
第一把抓手:工程院院士創業
孔輝的創始人是中國汽車行業的第一個工程院院士郭孔輝。這位郭院士可大有來頭,他是從60 年代開始,一直從事汽車輪胎力學、汽車操縱穩定性等方面的研究,曾任吉林工業大學的副校長、吉林大學教授,被譽為中國汽車動力學研究的奠基人,門生故吏遍天下。
年輕時的郭孔輝
2007年,73歲高齡的郭孔輝帶著30多個學生創立了長春孔輝。之所以不愿意在家安享晚年,是因為他想實現自己的技術理想。
第二把抓手:持續積累,始終在尋找破局點
創業伊始,孔輝主營業務還不是直接上手制造空氣懸架,而是給車企提供汽車底盤技術方面的服務,比如給一汽紅旗調校懸架系統,此外還有東風、華晨、上汽通用五菱等。
經過10年的創業,孔輝積累了豐富的經驗,與此同時,公司一直在尋找破局的關鍵點,2016年,機會終于到了,孔輝科技總經理郭川了解到一汽紅旗正在與海外供應商洽談空氣懸架事宜,他立刻決定全面轉型,ALL IN空氣懸架的生產制造。
剛開始,孔輝科技先從后裝市場開始,制造、售賣汽車維修時用的空氣彈簧,以此來摸清空氣懸架的量產工藝和供應鏈。
2018年,蔚來的中大型SUV ES8上市交付,標配空氣懸架,季度銷量超過7000臺。這是中國車企第一次把汽車賣到了40萬元以上,也把空氣懸架用到這個級別的車型上。
這也讓孔輝科技看到了希望。
第三把抓手:孔輝通過打贏嵐圖與理想的兩場硬仗,在行業內站穩了腳跟。
零部件公司是典型的To B企業,必須獲得甲方,尤其是大甲方的信任才能在行業內生存下去。
電動車興起后,由于電池包居于底盤,所以一臺電動車的重心是向下的,這會使得風險和重量都壓在汽車的四個懸架上,使得汽車的剎車和抗顛簸的性能都更難控制,而電動車底部的電池磕碰后易引發電池自燃,只有懸架可以避免底盤磕碰。電動車相比燃油車,需要性能更好的懸架。
沒錯,新能源時代的空氣懸架需要重新開發。而孔輝則通過打贏嵐圖與理想的兩場硬仗,在行業內站穩了腳跟。這段歷史,我們在下一小節詳述。
孔輝科技是如何拿下嵐圖和理想的
國產零部件廠商逆襲的標準開頭就是,自主品牌尋求外資供應商合作,遭到拒絕,于是轉向國產供應商,成就孔輝科技的嵐圖和理想也不例外。
2020年7月,央企東風正式推出嵐圖品牌,目標是搶占中高端純電市場,既然要做高端純電車型,那么空氣懸架是不可或缺的重要配置。
由于這是一個新品牌,所以外資供應商對預期銷量有所懷疑,嵐圖在外資供應商那里碰壁,兜兜轉轉,他們敲定了“空氣懸架新勢力”孔輝科技。
嵐圖對孔輝科技給予了充分的信任,把空氣懸架的整體方案全部交給了孔輝科技,當時嵐圖的需求是純電車型設計滿載重量是3.7噸,難度不可謂不大。
在孔輝嘗試量產第一批懸架時,卻出現了嚴重的事故——空氣懸架的氣囊爆炸了,孔輝汽車部件研究院院長王冕親自帶隊前往武漢解決問題,當時處于新冠疫情期間,時不時的封控導致項目進度嚴重滯后。
好不容易解決了氣囊爆炸問題,在嵐圖第一款汽車嵐圖Free上市前2個月,空氣懸架的彈簧由于參數錯誤,存在脫落的風險。和嵐圖的合作眼看就要胎死腹中。
孔輝科技當然不會放棄,畢竟前期投入那么巨大的成本,而且這又是孔輝科技的第一個大項目,所以,孔輝高層選擇像馬斯克一樣,吃住在工廠,加班加點解決問題。據說,當時負責嵐圖項目的苗健還買了電磁爐、鍋具,每天給大家做飯吃。
皇天不負有心人,在上市前夕的產品驗證環節,孔輝科技交付的產品通過了560萬次周期的耐久試驗。2021年7月,嵐圖Free如期上市,其中,95%的消費者選擇了搭配空氣懸架的版本,孔輝科技不僅完成了第一次量產交付,在業內也從此名聲大噪。那一年,孔輝科技也獲得了當時正在籌備造車的小米的投資。
嵐圖項目打響了頭炮,緊接著,理想汽車找上門來。
當時理想汽車L系列的生產制造,在正處于危機中。
首先,是外資供應商的傲慢。
理想汽車原本指望外資供應商大陸和威巴克,但對方非常強勢,他們根本不相信這家造車新勢力能賣好,所以他們一沒有適配理想新車型的技術方案,二沒有擴大產能的打算。
其次,是一場事故。
距離理想L9交付還有40天時,理想L9的試駕車的空氣懸掛發生故障,輿論嘩然。
對理想汽車這個客戶,孔輝科技與之合作有豪賭的成分。
要知道,在理想L7、L8、L9上市之前,幾乎沒有人相信能賣好,所以許多供應商都不愿意與之深度合作,而孔輝科技的創始合伙人苗健則認為,理想的奶爸車定位非常成功,理想ONE的月銷量能賣一萬多臺,理想汽車能大賣,最后他“連夜說服”其它高管,ALL IN理想汽車。為此,孔輝科技為理想汽車專門開辟了月供過萬的產線,還把交付周期縮短了6個月。
據說,理想汽車CEO李想曾經對保隆、孔輝和威巴克的產品進行了盲測,也就是把三家公司的空氣懸架分別安裝在三輛車上。試駕完,理想認為孔輝科技產品最好。
后來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理想汽車的L系列大賣,成為汽車市場上的爆款車型。孔輝科技也一舉奠定了行業地位。
2023年,孔輝科技一共賣出了7萬份空氣懸架,正是理想汽車的大訂單,讓孔輝科技一躍成為空氣懸架行業第一。
沒錯,在汽車底盤10年的技術積累和敏銳的戰略眼光,讓孔輝科技成功殺入空氣懸架這一環節,此后,嵐圖給了孔輝打入產業鏈的門票,理想讓孔輝站穩了腳跟。
現如今,中國自主品牌對合資品牌發起了全面進攻,其中最重要的部分就是“技術平權運動”,曾經80萬豪華燃油車才會配備的空氣懸架,在30萬元的新能源汽車那里是標配,在未來,隨著成本不斷降低,空氣懸架大概率會再次下放到20萬元價格帶的車型上,而孔輝科技,無疑是這一趨勢的最大功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