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月25日,東風Honda獵光上市,共提供四個版本車型,分別是銳光版、炫光版、熠光版、馭光版。為了促銷,全系限時優惠3萬元,四個版本分別為15.98-17.98萬元。
這款與日本動漫可稱第一IP奧特曼聯名的本田電動汽車上市,延續著關注度不高的慣性。但東風本田銷售部副部長楊忠華痛批國產拼裝車“明面上冰箱彩電大沙發,背后偷工減料”,以及六宗罪"降標準、割韭菜、暗減配、玩資本、炒概念、不負責",卻意外出圈。
他說:“近幾年,有些新能源品牌快刀斬亂麻,壓縮開發周期,降價品質標準,急于將拼裝車推向市場,將隱患轉嫁給用戶,收割韭菜。在用戶看得到的地方,冰箱、彩電、大沙發,盡顯豪華。看不到的地方,使用廉價平替,減配減料。有些新能源品牌,白手起家,玩資本運作,玩流量玩概念。他們不懂,只有原創才是真正的腳踏實地。對用戶邊蒙帶哄,面對產品問題,一味地推諉責任,而不是求真務實地鉆研技術。”
一段時間以來,中國汽車市場互懟成風,看似不指名道姓,但明眼人皆知其批評所向。
當下的中國汽車市場需不需要批評?相信答案是肯定的,但需要什么樣的批評?則當下難以找到各方認可的標準。
尤其在輿論場,批評與爭吵,短時間讓消費者分不清是理性的分析還是攻擊謾罵。
隨著新能源汽車市場占有率提升,中國品牌與合資品牌的份額此消彼長,合資品牌壓力日增,合資認為自己處于不合理的競爭地位,并不令人驚訝。
但楊忠華批評的有沒有道理呢?
有,但過于泛化,這種將中國自主品牌一鍋燴的批評,既有失公允,也讓自身品牌在與中國品牌的競爭中容易迷失自己。
楊忠華強調東風Honda全面All in電動化轉型,通過獵光突破技術把價格打下來,用自身技術壁壘,幫用戶打破價格壁壘。

東風本田獵光定位獵裝轎跑,大量采用鋒銳硬朗折線的設計,后備廂采用大開口掀背造型,后備廂空間高達506L,后排座椅放倒后,可鋪平一個縱深達1875mm,開口尺寸1120mm的純平大空間。
獵光搭載了光棱3H純電架構,采用68.8kWh寧德時代高密度三元鋰電池,CLTC工況下續航里程545km。

這一配置和數據在當下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中規中矩。
在動力方面,配備了效率高達92%的高功率驅動電機,其最大輸出功率150kW、最大扭矩310N·m,可提供四種駕駛模式。
座艙內,搭載HONDA CONNECT4.0智導互聯系統,配備了一個全新AI智能助理,提供15種智能場景模式,車機交互具備手勢控制能力。

通過車內傳感器,可實時對座艙進行監測,讓這款車有了兒童關懷和內置遺留物提醒功能。
另外一個特點即是采用了全新一代座椅骨架技術和高回彈高阻尼座椅填充材料人體工學座椅與振幅響應型減震器結合,讓乘坐更舒適。

在被動安全方面,獵光采用“金鐘罩”級安全ACE承載式車身結構,超高強度鋼使用率達33.2%,最高可承受1500MPa強度,全系標配7個安全氣囊,實現多場景化緩沖。
獵光還搭載了Honda SENSING安全超感系統,滿配16項功能,以先進智駕體驗進一步提升安全防護。

看過以上配置和數據,最直觀的感受是不是就是中規中矩?
獵光強調的駕乘舒適性、起步不眩暈、剎車不點頭,事實上在中國自主品牌生產的最新車型中,這些問題也已經解決。

尤其是駕駛性能方面,當下眾多純電動車型,表現越來越成熟,兼具駕駛質感和乘坐舒適性。
這讓原來屬于獵光這種既開得爽,又坐得舒適的產品也已經很難在市場中跳出來。
楊忠華痛批的國產拼裝車“冰箱彩電大沙發”事實上,除了零跑C16、東風e派007售價在20萬元上下,但理想、問界系列其售價都遠超獵光。
這些車型背后是不是偷工減料呢?
未必。
那么更便宜的了零跑C16、東風e派007是不是楊忠華所批判的對像呢?
我們可以確認的是,新造車運動歷經十年,那些"玩資本、炒概念、不負責"的造車新勢力基本上已經被淘汰一空了,多數留下來的公司,是經歷了市場洗禮和殘酷競爭剩下來的優秀公司。
這些批評在市場上可能會引發一時的熱鬧,但不會引發共鳴。

這讓東風Honda這樣的品牌在專業領域內被高度關注,但難以形成有力的抵達目標受眾的傳播。
在獵光上市之后,東風Honda已形成強電智混、純電動共同組成的新能源架構布局,涵蓋SUV、MPV、轎車全細分領域,在合資企業陣營中,含“電”量雖高,但需要扎實的銷量才會收獲轉型的紅利。
東風Honda表示,繼獵光后,年內還將帶來兩款電動新品。
其中,A級純電潮跑靈悉L是東風Honda旗下全新能源汽車品牌“靈悉”的首款產品,旨在為Z世代用戶打造“極致個性、純粹樂趣、安心守護”的電動出行新體驗,將很快與中國消費者見面。
另外,Honda面向中國市場推出的純電動品牌“燁”的開山之作燁S7也將在年底上市,將為中國用戶創造更具吸引力的價值體驗。
與此同時,東風Honda全新新能源汽車制造工廠將在湖北武漢建成投產,這是本田全球第一個智能制造、綠色高效的新能源智能工廠。
伴隨著新能源工廠投產,東風Honda將進入轉型加速期,2030年前計劃累計推出10款以上純電動車型。
合資品牌如果在中國電動汽車市場打出聲勢,也需要有亮點的新技術背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