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馬上就過去一半了,如果要用一個詞來形容下上半年的中國車市,“兵荒馬亂”恐怕最貼切。而相比之下,合資車似乎更為被動,在近乎瘋狂的消費變遷下,轉型如履薄冰,守勢堪比渡劫。
亦或是電動化進程的加快,亦或是因為中國車企開始站上世界舞臺的民族情緒,太多的年輕消費者似乎不太愿意為曾經的一些銷量王者買單。比如,豐田漢蘭達。
各位,你們知道漢蘭達上一次月銷過萬是什么時候嗎?答案是:十五個月前。
據公開數據顯示,漢蘭達今年前4個月的銷量均未破萬,最慘淡的 2月份只賣掉 4430 臺,3月份稍有回暖,其在3月份的終端累計銷量為6175輛,這樣的銷量,對過去長期在中國汽車市場俾睨眾生的漢蘭達來說,實在有些難以啟齒。
而事實上,自2022年1月份銷量破萬之后,豐田漢蘭達的銷量就開始起起落落落落。
那么試問,為何大家都不買漢蘭達了呢?那我覺得想要回答這個問題,不如反向思考,當年,大家為何都要買漢蘭達?
首先,私以為漢蘭達當年能成爆款的原因很簡單,當時的中國汽車市場,車型極度貧乏,導致國人想花30萬左右買一臺7座中型SUV,壓根沒有第2臺車可選,其次,漢蘭達,保值率高,省油,這些需求點都精準擊中了當時國人買車的痛點;舉個不很恰當的例子,就跟當年的本田飛度一樣,平順絲滑的CVT無級變速箱加上靈活的改裝范圍,飛度同時滿足了當年普通消費者和暴力改車者的用戶需求,簡單來說,這些車型之所以能爆就是因為趕對好時候了,或者說,生而逢時。
豐田也好,漢蘭達也好,貪婪的享受著中國用戶的仰望和中國市場的豐腴,從未想到有一天,在強勁對手的輿論攻勢下,中國市場,會變天。
我們得承認,豐田內部從上到下對中國品牌車型的慣性忽視,以及長期銷量堅挺帶來的自負,讓國產豐田漢蘭達在第四代車型上,失去了在手里攥了很多年的“先發優勢”。
理想L7/L8、比亞迪唐、問界M7等車型的出現,讓中國消費者發現,買車,或許還有另外一種選擇。縱觀迭代了四次的漢蘭達,在如此波云詭譎的汽車市場下,依然守著自己的那一畝三分地,不思進取。
結語
但是,盡管對于沉浸在新能源浪潮中的消費者,在越來越多智能網聯,自動駕駛的新產品包圍下,漢蘭達已然走下神壇,但是我們要承認,不管輿論導向如何,對于漢蘭達這樣厚重感的車型,我們不該將其放在對立面。當產品力與時代需求極度脫節,品牌力又無法像之前那樣吸引用戶注意力時,任何品牌,任何車型,都可以起起落落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