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田、比亞迪、吉利都沒放棄發動機研發,發動機熱效率是不是越高越好?
最近豐田展示了一臺全新的發動機,可以采用液態氫、合成燃料和生物燃料作為能源,豐田社長佐藤恒治更是認為,日本有自己的碳中和模式,除了純電動,“發動機重生”也是重要途徑。
這就讓人很納悶,大家都在說電動化,怎么還沒有放棄發動機的技術研發呢?很有趣的是,比亞迪這幾天剛上市的秦L和海豹06,也是宣稱第五代DM技術的發動機熱效率達到了46.06%,全球最高,不過馬上吉利就跳出來甩了一張認證書,內容是吉利發動機最高有效熱效率46.1%。
很快,比亞迪又放出一張中汽研的認證書,熱效率是46.5%,比亞迪的李云飛直接表示,像這種沒量產的,更高熱效率的,我們還有大把,不說而已。
這樣來看,發動機的熱效率競爭是沒有終點了。畢竟早在5月中旬時候,長安汽車新動力研究院總經理鄧偉演講表示,長安實現了量產的熱效率44.28%,儲備的熱效率可以達到47.03%。吉利汽車動力研究院常務副院長趙福成也透露過,吉利未來還將在50%熱效率方面繼續下功夫,毫無疑問,電動化不但沒有讓各家車企放棄發動機技術研發,反而更加努力在挖掘潛力。
所以,發動機是熱效率越高越好嗎?先說結論,對傳統燃油車來說可能不是,但對于混合動力的車來說,還真的蠻重要的。
經過認證的發動機熱效率,是發動機最佳工作狀態時的熱效率,至于它裝到車上之后的表現,就得看它能不能處在最佳工作狀態,說白了,熱效率的最高值也只是在一個時間段。
我們就拿2018年的豐田2.5L自吸發動機為例,官方宣稱它的最高熱效率是40%,但是通過測試數據圖片可以看到,只有在轉速2017rpm,扭矩輸出在151-172N.m的時候,它才能做到接近40%的熱效率,這個要求是很苛刻的,至少平時我們開車肯定不可能隨時做到這一點。
比如這篇論文里面就有提到,一臺2.0T發動機,在市區低速路段的熱效率甚至會低于15%,所以市區堵車走走停停油耗高是傳統燃油車的一致特點。
?
但是來到混動車型上,發動機能夠在最高效率工作的時間就被極大地增加了,特別是在一些混動車型上,比如在低速路況時基本用電驅動,就算是饋電狀態,它也可以控制發動機作為増程器發電,讓發動機保持在較高熱效率下工作,達到省油的目的,這就是混動車能夠省油的很大關鍵。
所以說,發動機的熱效率越高,確實是有一定的競爭意義,不然車企也不會爭先恐后地去做這件事情,對于技術的研發和競爭,總比天天琢磨那些冰箱彩電大沙發更有價值,也能實打實地給用戶帶來真正的用車成本降低,你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