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國車市的關鍵詞還是“卷”。
消費者對此很滿意,因為購車成本降低了,切實享受到了科技平權和性能平權,油車的價格確實被打了下來。
但長期處在內卷高壓狀態下的汽車人又如何看待這種“卷”?
在最近的2024中國重慶汽車論壇上,多位自主車企高管都談到了“卷”這個話題,觀點不一,不過大致可以分為樂觀派和悲觀派。
其中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是樂觀派之一,他認為:“卷是一個自然規律,不要焦慮,積極擁抱才能從競爭中走出來。”
“曾經的手機、家電行業都是這樣過來的”,在王傳福看來,產能過剩才有競爭,有競爭才卷,卷才能有技術的突破、產業的升級,優秀的產品才能夠誕生。
長安汽車董事長、黨委書記朱華榮對此也比較樂觀,他說:“卷是良幣驅除劣幣的過程,卷本身意味著追求卓越,會卷出中國品牌的新高度,會卷出用戶利益的最大化,為用戶真正創造價值。未來十年必將會有更多的中國品牌卷成世界級品牌。”
解讀一下兩位老總的潛臺詞:
卷會帶來淘汰,但淘汰的不是我的企業。
巧合的是,目前已公布前五月銷量數據的車企中,比亞迪和長安汽車分別位列第一、第二名。其中比亞迪1-5月累計銷量已達1271325輛,同比增長26.8%;長安汽車1-5月銷量1109038輛,
但是吉利控股集團董事長李書福卻認為卷有兩面性,“中國汽車工業的內卷程度全球第一,價格戰一浪高過一浪,也是舉世無雙,這種現象既是好事也是壞事。”
他進一步解釋道,如果市場化水平高,法律健全,執法嚴格,透明公平競爭這就是好事;反之,就是壞事。
李書福還認為任何產業的健康發展都必須表現在投入產出比方面實現較好的經濟效益——而無窮無盡的內卷,簡單粗暴的價格戰,其結果就是偷工減料、造假售假、不合規的無序競爭。
他還表示,健康競爭才能實現可持續高質量發展,中國已經取得的電動汽車成果才能得到鞏固,才能受人尊重。
吉利控股集團高級副總裁楊學良和自家老板保持步調一致,并且他還抨擊了行業在內卷過程中出現的一些不好的現象:“現在這個流量,有的時候是有質量的流量,有的時候是水分比較大的流量。各種小動作、水軍造謠等非理性、非正常的行為,搞得用戶一頭霧水,搞得行業暈頭轉向,搞得市場烏煙瘴氣,集體滑進了內卷無法自拔、發展不可持續的被動局面。雖然中國品牌的市場占有率在提升,海外出口在增加,但從全行業來看,發展局面是比較被動的。”
他還談到,無謂或者過度的去卷,走到另一個極端,最后都難以贏得自己員工或者同行的尊重。
廣汽集團董事長曾慶洪同樣對目前的內卷現象表現出負面的看法,并且他說得更加直白,“這樣卷下去不是辦法,企業目的是盈利,為社會做貢獻。現在裁員裁了多少?廣汽也裁了不少……我們應該有更大的格局,長遠、長期主義的戰略,而不是眼前去卷。沒有效益企業不可生存。”
悲觀派的觀點更能代表目前大多數車企的心聲,他們認為中國車市當前的內卷已經發展到了一種不太健康的程度,當吉利、廣汽這樣體量的企業都出來呼吁要重視盈利時,說明當前的卷已經不是良幣驅除劣幣,而是再卷下去,良幣自己都快要活不下去了。
不過這輪價格戰最大的贏家比亞迪卻不這樣想,高層言談舉止間都是要繼續卷的意思。比亞迪品牌及公關處總經理李云飛表示:“每個企業的規模不一樣,情況都不一樣,先決條件是要量力而為。現在能夠在牌桌上的都是公眾公司,都是上市公司,每一家企業的情況都是透明的,財務報表都看得見的。如果都虧本了,可能要量力而為。”
他還認為,前兩年因為補貼退坡、電池原材料漲價,整個行業都在漲價,那么現在電池原材料價格大幅下降時也可以降價,“不要愚弄消費者,要對消費者好一點。”
最后李云飛還勸大家不要置氣,并用打牌來舉例。“大家一塊打牌,有人把牌打出來了,你覺得能跟就跟,跟不了就過,不要置氣,也不要掀桌子,還有下一局,又不是說立馬結束了,下一款產品下一局再繼續來。”
此外,還有一些互聯網跨界造車的高管在其他場合也提到了“卷”這一話題。例如,近期的車圈頂流,360集團創始人周鴻祎給出了不太一樣的觀點,他說:“卷是避不開的,現在車圈不光卷技術、卷產品、卷營銷,現在最卷的是老板,每百公里耗多少油已經變成了每百公里耗多少老板。說是卷老板,其實卷的是企業家IP。”
這個觀點其實是有些片面的,汽車行業最成功的企業家IP毫無疑問是小米雷軍,但這條路線不可復制。先不說其他人很難做到像雷軍一樣的影響力,就算能做到,那么流量就一定能轉化成銷量嗎?周鴻祎投資的哪吒汽車就是最好的例子,前者的名人效應并沒有為這個品牌帶來額外的加分,周鴻祎不是雷軍,哪吒汽車也沒有小米SU7這樣的產品。
華為常務董事、終端BG董事長、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董事長余承東則提出了“應該卷價值,不應該卷價格”的觀點,他認為中國車企目前取得的成績來之不易,需要珍惜,并呼吁行業盡早走出無序內卷的時期,步入以價值驅動的新階段。
蔚來董事長、CEO李斌今天也對這一話題發聲,他表示:“卷價格確實低級了點,我看最近幾位汽車公司CEO都在呼吁卷技術、卷產品、卷價值,不要簡單地卷價格。”
同時他強調卷是正常的,是市場競爭的必然結果,但是在競爭時也要加強合作,特別是在基礎設施建設、電池和出海等方面。
而且李斌同樣認為過度內卷不利于行業的長遠發展。“中國汽車產業一榮俱榮,最后不可能只剩下一兩家,一定是一個集體的成功。”
總體來看,對于汽車行業日益加劇的內卷現象,一些車企開始表現出想要“停戰”的意思,但春風得意的比亞迪不這樣認為,“規模化”和“全產業鏈”給了它足夠的成本騰挪空間。
然而市場不只有比亞迪一家。據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此前公布的數據顯示,2024年1-4月份,汽車行業銷售利潤率為4.6%,處于歷史低位。而2023年汽車行業銷售利潤率也僅有5%,呈現出持續下降的趨勢。
當內卷變成了內耗,中國汽車產業的明天還會更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