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自主品牌的強勢崛起,寶馬在中國的日子越來越艱難。
根據財報顯示,寶馬集團2024年一季度的營收為366.14億歐元,同比下降0.6%,稅前凈利潤為40.5億歐元,同比大跌25%。從銷量來看,中國市場成為寶馬各主要市場中銷量唯一下滑的市場,一季度在中國的銷量約為18.75萬輛,同比下滑3.8%,可謂是“壓力山大”。
為了緩解壓力,寶馬似乎在中國市場又開啟了新一輪的以價換量,據傳,作為寶馬在中國新能源車市場的頂梁柱,寶馬i3的價格已經出現了“腰斬”,最低配的寶馬i3 35L(官方指導價35.39萬元)的裸車價已經跌破18萬,這種優惠力度,讓寶馬的銷售都大為感慨。
而自主品牌這邊,卻是不同的景象,作為造車界的新生,雷軍的小米SU7在交付之后,月銷持續暴漲,門店人潮涌動,連試乘試駕都要排隊。那從價格來看,如果按照寶馬i3傳聞中的優惠力度來算,其已經和其售價為21.59萬元的小米SU7形成了高度競爭關系。
那么,如果預算20萬左右,是買骨折價后的寶馬i3,還是買持續火爆的小米SU7呢?
先來看設計,寶馬i3繼承了寶馬3系的設計語言,依然是雙腎型前臉,不過采用的是封閉式設計,搭配全新設計的包圍樣式及下側的造型,以突出其電氣化屬性,側面的雙腰線設計與鯊魚鰓側通風口相互交融,搭配黑色的側裙護板和空氣動力學輪轂,進一步彰顯其運動屬性,尾部則與寶馬3系高度相似,立體懸浮式設計的尾燈搭配運動范兒十足的下包圍,則讓尾部看起來更具層次感,呈現出了一定的精致感。車身尺寸方面,寶馬i3的長寬高分別為4872/1846/1481 mm,軸距2966mm。
小米SU7采用的是名為“符合直覺”的美學設計理念,尤其是水滴形大燈,頗具辨識度。富有張力的肌肉感前輪包,配合1.36倍黃金寬高比,讓前臉頗具視覺沖擊力。側面則是遵循了3倍輪軸比和2倍輪高比的設計比例,以舒展的流暢腰線與溜背造型,呈現出頗為動感的姿態。相比前臉,小米SU7的尾部會更加飽滿一些,配合運動感十足的電動升降尾翼和辨識度極高的光環尾燈,駕駛氛圍瞬間拉滿。車身尺寸方面,小米SU7的長寬高分別為4997/1963/1455(1440) mm,軸距3000mm。
從設計來看,作為“油改電”的寶馬i3,明顯缺乏新意。而小米SU7雖然原創度不是很高,致敬了很多超跑品牌的設計,但是整體來看,小米SU7在設計上還是下了大功夫的,誠意還是有的。
內飾方面,寶馬i3采用環抱式座艙設計,一體式懸浮曲面屏,由12.3英寸液晶儀表和14.9英寸中控屏組合,設計感還是比較前衛的。中控屏下方則是保留了部分實體按鍵,以提升操作便利性,可降低誤操作的概率。同時,內飾大面積采用Sensatec 2.0合成皮包裹,搭配全景天窗和智能感應氛圍燈,凸顯座艙豪華感。哈曼卡頓音響系統,可為前后排乘客帶來身臨其境般的聽覺體驗。
智能化方面,寶馬i3第8.5代操作系統的BMW iDrive,集成了較為豐富的生態應用,在BMW智能個人助理的加持下,可帶來較為人性化的多樣性人車互動。同時在切換Drive Mode模式時,還會發出電子模擬聲浪,進一步提升駕駛氛圍。另外,寶馬i3還配備有自動駕駛輔助系統Pro和自動泊車輔助系統Plus等駕駛輔助功能,但是部分功能需要選裝,并且價格不菲。
小米SU7的駕駛位采用中軸對稱設計,坐姿、握姿、視線實現中軸對齊,從功能到設計均服務于駕駛者,尤其是駕駛位還配備了主動側翼支撐,其采用雙側翼氣泵設計,在高速過彎時,可智能提供對應側向支撐,從而達到輔助穩定坐姿,有效提升了駕駛專注度和安全性。7.1英寸儀表屏可在啟動瞬間實現翻轉,頗具運動屬性,更是帶來了滿滿的駕駛儀式感。16.1英寸3K中控屏內置Xiaomi HyperOS,搭載高通驍龍8295芯片,車機體驗流暢自如,更可與手機、車載屏幕、智能家居深度互動,打造默契無間的智能座艙體驗,畢竟小米是以造手機起家的,車機系統對于它來說是信手拈來。同時呢,基于小愛大模型打造的智能語音系統可帶來更加擬人化的人機交流體驗,交互體驗幾乎秒殺市面絕大多數產品。后排還能拓展大屏,支持導航、空調、座椅、音影等30+項控車功能,可以享受與前排幾乎一致的原生車機體驗。
智駕方面,小米SU7低配采用純視覺方案,支持Xiaomi Pilot Pro,可實現高速領航輔助,高配采用視覺+激光雷達的解決方案,支持更高階的Xiaomi Pilot Max,可實現城市領航輔助,智駕體驗已逼近國內第一梯隊。
由此可以看出,論內飾觀感,寶馬i3不及小米SU7豪華精致,論智駕,寶馬i3不僅需要消費者支出額外成本進行選裝,并且可實現的功能也不及小米SU7豐富,智能化程度存在明顯代差。
動力及續航方面,寶馬i3采用了第五代BMW eDrive電驅動技術,提供了526km和592km兩種續航版本(CLTC工況),并標配直流快充,從10%充到80%需要30分鐘左右,充電效率中規中矩。在性能方面,寶馬i3全系均采用后置單電機的驅動形式,526km版本的最大功率210kW,最大扭矩400N·m,零百加速6.2秒。592km版本的最大功率250kW,最大扭矩430N·m,零百加速5.6秒,在同級同價位中,也只算是中游。不過,寶馬i3全系標配自適應空氣彈簧后懸架,駕乘舒適性還是不錯的。
小米SU7則采用了CTB一體化電池技術,全系提供700km、830km、800km三種純電續航版本(CLTC工況),其中700km和830km版本,搭載的是磷酸鐵鋰電池,配備400V電壓平臺,最快25分鐘就將電量從10%充到80%,15分鐘就能補充350km續航。比起寶馬i3還是要快上不少。頂配車型則搭載800快充平臺,僅需19分鐘就能從10%充到80%,15min更是能補能510km,體驗已經和傳統燃油車十分接近了。
性能方面,小米SU7提供了后驅和四驅兩種驅動形式,700km和830km版本為后驅,最大功率220kW,最大扭矩400N·m,零百加速可達5.28秒,比寶馬i3快了近1秒。800km版本性能更強大,其采用四驅形式,最大功率495kW,最大扭矩838N·m,零百加速可達2.78秒,可瞬間秒掉寶馬i3。除此之外,頂配車型還配備了空氣彈簧+CDC阻尼可變減振,以及前Brembo四活塞固定卡鉗+打孔通風盤,可讓整車的操控性能大增,配合AGS主動進氣格柵、自動電動尾翼,可使高速行駛狀態下更穩健。由此看來,不論是電池技術、續航能力、補能速度,還是動力性能,小米SU7幾乎是全方位碾壓寶馬i3,底盤操控兩者也沒有多少差距,甚至可以說小米SU7可能還會更優異一些。
車叔總結
綜合對比來看,“油改電”的寶馬i3各方面的產品力要落后于小米SU7一大截,雖然價格已經接近骨折價,但依然談不上實惠,品牌知名度已經是它唯一的優勢。然而,就目前的市場格局和消費理念來看,品牌已不是人們購車時最看重的點,而考量的是產品本身的綜合實力,要不然蔚小理等一眾新勢力品牌,也不會一步步蠶食BBA的市場。小米SU7雖談不上完美,但至少從產品體驗上講,要比寶馬i3優秀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