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朋友,今天樹哥帶大家來聊聊奔馳調整電動化目標這件事兒。最近聽說奔馳的老大康林松在股東大會上宣布,他們決定調整之前提出的2030年主要市場全面電動化的宏偉藍圖,而且還要加強對內燃機車型的投入。同時,歐洲汽車制造商協會的頭兒、雷諾集團的大佬盧卡·德·梅奧也說了,歐盟在2035年全面告別燃油車是可行的,但條件得合適才行。

消息一出,咱們國內汽車圈里就有不少人在議論紛紛,有的人說歐洲是不是不玩電動車了?是不是電動車是個坑?現在就剩中國還在堅持純電動車路線了?是不是現在不能買電動車了?但樹哥覺得,咱們得冷靜分析一下。首先,不管是奔馳還是整個歐盟,人家并沒有說徹底放棄新能源車,所以這些說法有些過于草率。其次,雖然國外車企對新能源車的熱情可能沒咱們國內車企那么高,但這不代表他們不看好電動車的發展。
那為啥國外車企在新能源車上沒咱們這么積極呢?我覺得很重要的一點是,咱中國車企在新能源技術上跑得賊快,不僅繞過了他們在燃油車積累的那些技術優勢,而且還開始在技術上反超他們。比如,寧德時代的電池技術、比亞迪、吉利這些國內大廠申請的一大堆專利,已經不知不覺給國外車企設了技術門檻。

這就好比以前鄰居家的孩子力氣大,總是欺負你,但現在你個子噌噌往上長,力量也越來越大,慢慢就有了反超他的可能。在這場比喻中,外國車企就像是那個曾經力量強大的鄰家孩子,而咱們自主車企就是在快速成長的那個小孩。
咱們中國汽車市場過去被外國車企牢牢掌控了三十多年,既是他們賺得盆滿缽滿的地方,也是單車利潤最高的市場之一。如果咱們自主車企和中國市場能夠在新能源這條路上趟出一條道來,那對外國車企來說,打擊可就大了去了,而且這還不是短期的影響,而是長期的衰落。
依靠咱中國市場的龐大規模,完全可以孕育出幾家超級強大的自主車企,讓他們有足夠的實力走向國際市場。現在,特別是在新能源領域,自主車企已經掌握了對付外國車企的殺手锏,讓這些外國品牌在中國市場過得越來越艱難。
你看今年初,國產新能源車的價格策略已經把入門級車型的價格壓到了白菜價,花個十萬左右就能買到一臺動力強勁、節能省油、配置豐富的新能源車,這比同等價位的合資燃油車優勢明顯多了。雖然短期他們可以用降價促銷來抵抗,但長遠來看,一旦優惠力度過大,想要再漲回去,那可就難于上青天了。

也就是說,現在在中國市場上,國產新能源車已經把合資燃油車原有的價格體系攪得天翻地覆,把外國車企逼得喘不過氣來。他們的價格體系垮了,品牌價值縮水了,產品口碑也開始下滑,這就是現在合資汽車面臨的現實情況。他們可能覺得,既然現在玩不過,那就先緩緩,換個賽道試試,比如氫能源或者其他新能源技術,像寶馬、豐田、現代這些大品牌正是這么做的。畢竟他們習慣了當大佬,怎么可能輕易接受被后起之秀超越的事實呢!

車友們可以在評論區分享觀點,一起預測這場新能源汽車爭霸賽的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