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首飾因其兼具保值與審美屬性而備受歡迎。春節前后是黃金飾品的銷售旺季。有消費者向新黃河爆料稱,其在濟南貴和領秀城一家名為中國黃金的珠寶店花費13800元購買了“一口價”足金手鐲,佩戴幾天后發現手鐲變形。此時,該消費者翻看銷售憑證等單據沒能找到手鐲克重,“當時銷售人員也沒有告訴我黃金手鐲重量。后來,我給手鐲測重發現,按照當時購買價格核算下來,每克黃金單價約1000元”。
近日,記者在濟南實地走訪調查發現,大多數金店在售賣“一口價黃金飾品”時未在標簽上標注克重,或者將克重數據放置在標簽內部。即使詢問店員克重,對方也不明確告知,甚至拒絕消費者在購買前對“一口價”黃金飾品進行稱重。
對此,濟南市市場監管局相關工作人員表示,商家以“一口價”方式銷售黃金飾品,進行明碼標價并無不當。但如果價格偏高,會由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相關部門進行價格指導。此外,黃金珠寶經營者要規范員工的銷售行為,嚴禁在銷售中利用話術等誤導消費者,銷售中要盡到告知義務,要講明稱重量的足金和“一口價”黃金的區別,讓消費者明明白白消費。
花1.3萬余元買“一口價”金手鐲未被告知克重,測重后發現價格約為金價兩倍
今年春節前,市民王女士的丈夫在中國黃金(貴和領秀城店)花費13800元購買了一個足金手鐲,送給她當作新年禮物。“結果戴了沒幾天,手鐲出現凹陷,局部嚴重變形。”于是,王女士打算拿去退換,這時才想起來自己還不清楚首飾的具體重量,于是翻看購買憑證,發現上面并沒有標明手鐲的克重,首飾也沒有標注克重的標簽。
據王女士的丈夫回憶,當天購買時,一開始店員推薦的是按克重計價的首飾,但是沒有看中的,然后就開始推薦“一口價”黃金手鐲,店員當時沒有對手鐲克重進行介紹,著重介紹手鐲的工藝以及折扣力度,購買后對方只給了自己一張顯示金額的質保單。
隨后,王女士對該手鐲進行了稱重,顯示克重尚不足14g,“按照手鐲的購買價格核算,每克的金價近一千元,是當天金價的兩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