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通快遞花園橋站管理不善“關門”,使“快遞員轉外賣”成為熱門話題——由于外賣工資較高,壓力較小,節后快遞員轉外賣。對此,《北京晨報》記者調查發現,一些快遞企業確實轉行送貨,但人員流動正常,現象并不普遍;快遞員和送貨員也否認轉行送貨工資翻了一番:實際收入差別不大。
沒有大規模轉行潮
記者走訪了舊金山快遞、申通等快遞企業,得知快遞人員短缺不是今年,“每年春節后持續到3月”。據了解,在線快遞員從申通快遞開始轉移送貨,申通快遞網站負責人表示,快遞員轉移送貨不是一種普遍現象,“是正常人員流動,節日后也從送貨員轉移做快遞”。
順豐快遞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我們公司確實有快遞員轉行送外賣,但并不少見,還有兩個月后回來當快遞員。”
美團外賣送餐員小王說,他身邊很少有同事從快遞員轉行,“節后也有不少送餐員辭職”。
送餐人員的工作要求很簡單
順豐快遞相關負責人表示,與外賣相比,快遞員各有優勢。例如,對于送餐人員來說,工作要求簡單,角色進入更快,進入行業后可以乘坐電動汽車送餐。快遞員上崗前需要一兩個月的培訓,想賺“快錢”的會選擇當外賣員。在劣勢方面,顧客點餐是看中餐飲的品牌和知名度,送餐人員沒有穩定的顧客來源,不利于長期發展。在日常工作中,快遞員可以聯系客戶,發展自己穩定的客戶群。雖然計件員的工資對快遞員來說是一樣的,但如果是快遞員開發的客戶,就會有額外的營銷獎勵。
“做得好的快遞員有自己穩定的客戶群,工作量不是很大,但收入會很穩定。”據他們統計,從舊金山快遞辭職做外賣的快遞員基本上是一些收入低、在公司不穩定的人。一些快遞員在幾個月的外賣后回到了公司。
至于收入,兩者差別不大。快遞員小劉送了幾個月飯后,回到原公司送快遞。在經歷了兩個行業之后,他進行了比較:與快遞員相比,外賣兄弟并不容易。從早上10點到晚上10點,他幾乎每天12小時不間斷。從報酬的角度來看,送餐員每次送餐都有3元-7元的報酬,但每天送餐30-40單就“累成狗”了。而且快遞員每單提成0.5元-1元,一輛車就能拉上百件,“如果我被分到商業區,還能發展自己的客戶”。
此外,天氣越差,送餐人員的工作量就越大,每個訂單都有嚴格的時間限制,加班時間也會扣除錢。在送貨期間,“我的月薪約為7000元,與快遞員基本相同”。
送餐員的需求比快遞員多
記者從58個城市的招聘平臺了解到,從近幾個月的招聘數據來看,北京送餐員的招聘量高于快遞員,但這些數據并不意味著快遞員轉行送外賣的比例很高。
根據58個城市招聘平臺的最新統計,2016年11月至2017年1月,北京快遞員崗位招聘同比減少38.1%,求職同比增長12.7%。同期,北京送餐員崗位招聘同比增長59.6%,求職同比增長4.8%。
根據58個城市招聘平臺的數據,目前北京送餐員的平均工資比2016年全國藍領工人的月平均工資高出62.3%左右,快遞員的工資也不低,比全國藍領工人的月平均工資高出49.4%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