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全國“兩會”召開在即。
今年是實現“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的關鍵一年,宏觀政策的布局對未來走向至關重要。市場預計,2024年《政府工作報告》對財政政策的表述將更為積極,赤字率有望提高,貨幣政策將延續適度寬松,同時強調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的運用。
具體來看,經濟目標將會如何設立?赤字率會否突破以往3%的常規設定?為了解這一些系列問題,時代周報記者專訪了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教授劉曉光。

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教授劉曉光(圖源:受訪者供圖)
時代周報:作為疫情之后全力以赴拼經濟的奮進之年,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的發展目標會怎么設?
劉曉光:去年是我們在疫情防控平穩轉段之后全面發展經濟的一年,年初設定的經濟目標不是很高,但年底也基本實現了預期目標。我認為,今年應該朝著更強勁的經濟增長方向,來繼續推動經濟真正回穩向好,這也是2024年的基本政策訴求。
因此,在經濟增長率目標上,可能會設定在5%左右。這與去年“5%左右”的實際含義是不一樣的,因為基數發生了變化。2022年GDP增速是3%,2023年雖然目標增長5%左右,但兩年平均增速較低。而在2023年GDP增速5.2%的基礎上,再增加5%左右,含金量會大大提高,對于經濟各方面的政策要求會更高。
在失業率方面,去年雖然宏觀經濟回穩向好,但整體就業壓力較大,尤其在青年群體方面。去年設定的失業率目標是5.5%左右,今年我認為可能會設定在“5.5%以內”,這是比去年更高的一個目標,也與經濟增長目標有所對應。
其他領域的目標,CPI方面,我認為還是會定在3%左右,和往年不會有太大變化;居民收入增長與經濟增長保持同步,也應該是堅持的目標之一;在當前大背景下,對于糧食產量可能還會有比較高的目標,或許會維持在產量1.3萬斤以上。
其實也只有實現這些目標,才能表明從經濟的內在角度來看,2024年經濟會在2023年的基礎之上進一步恢復發展。
時代周報:在CPI連4個月出現同比負增長的背景下,今年CPI何時才能有望轉正?為調節物價偏低的狀態,未來政策面會有哪些重點發力方向?
劉曉光:2023年CPI整體微漲,個別月份出現了負增長。不過2024年,我認為目標還是會定在3%左右,不會有太大變化。
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一是去年物價基數較低,今年一旦出現全球原油價格上漲這種大宗商品上漲的因素,可能會導致局部價格上漲。由于CPI衡量的是一攬子產品,因此整體需求疲弱的背景下,物價上漲的壓力不大。
如果想要價格保持溫和提升,宏觀政策還是需要維持寬松的環境,比如在貨幣政策方面降準降息,出臺保持流動性充裕的政策操作,財政政策則加力提效。目前來看,通脹并不是需要擔心的問題,還是需要考慮其他壓力的可能。
因此,宏觀政策也在寬松渠道之中,如今年年初就出現了一次降息,估計下半年還會有寬松政策的操作。財政政策方面,上半年就可能會出臺比較大規模的積極政策。
從更長期來看,由于這兩年貨幣政策的大量超發,如果經濟需求真正繁榮或者出現擴張的話,對應還是有一定通脹風險的。但這是更長期的問題,目前還不能看到太多這方面的信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