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李林牧、詹文雪)砒霜,這一在古裝電視劇中頻繁出現,令人聞風喪膽的劇毒之物,在現代醫學的巧妙運用下,竟然成為挽救生命的良藥。最近,武漢市普仁醫院血液內科團隊便成功運用砒霜(三氧化二砷)聯合維A酸,成功讓一名早期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患者重獲新生。
56歲的汪女士(化姓)自今年1月份起便飽受頭暈、乏力的困擾。由于癥狀持續不減,憂心忡忡的汪女士擔心是否自己過往的卵巢癌又復發了。1月11日,她便來到了武漢市普仁醫院就診。經過門診檢查后醫生發現,汪女士的白細胞計數明顯偏低,僅為1.67(10^9/L),遠低于正常值3.5(10^9/L),這一高度異常的指標讓汪女士踏入了血液內科的大門。
面對汪女士的疑慮與不安,血液內科醫生展現出了極大的耐心與專業素養。他們反復與汪女士進行溝通,耐心解釋病情,最終說服她接受了骨髓穿刺檢查,以便更深入地了解她的病情。
檢查結果顯示她患的正是早期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這一惡性血液疾病需要迅速而有效地治療。武漢市普仁醫院血液內科主任常偉表示,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患者發現時疾病往往是最嚴重時候,該病早期死亡高達50%以上,多死于顱內出血、重癥感染、彌散性血管內凝血(DIC)、惡性貧血等。
在得知這一“噩耗”之后,汪女士幾乎崩潰,“這個病死亡率這么高,醫生我是不是沒有救了?”常偉主任則一邊耐心安撫一邊解釋道,“該病早期起病兇險,但是早期難關闖過后,這個病治愈率高達90%以上。”
為了盡快遏制汪女士的病痛,常偉主任帶領團隊迅速為汪女士制定了一套獨特的治療方案——利用三氧化二砷聯合維A酸進行治療。
三氧化二砷,也就是咱們俗稱的砒霜,有劇毒,那這種劇毒物質怎么會被當作藥物治療疾病呢?
“砒霜這種東西用不好就是劇烈毒藥,用得好反而能成為治病救人的良藥。砒霜治療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要歸功于我們中國科學院王振義院士,研究發現小劑量砒霜可以干擾巰基酶活性,調控癌相關基因的表達以及阻礙細胞周期的進程的途徑,發揮其抗癌的生物活性。”血液內科主任常偉解釋道。
在血液內科醫護團隊的精心治療和護理下,經過28天的維A酸和三氧化二砷的治療后,汪女士的病情得到了顯著的改善,頭暈、乏力的癥狀消失無蹤,白細胞計數也逐漸恢復正常。2月28日,汪女士復查骨髓穿刺后常偉說道,“患者目前已經脫離生命危險,現在即將進行下一步的化療及鞏固治療。 ”
武漢市普仁醫院血液內科主任常偉表示,砒霜作為一種古老的藥物,在現代醫學的精準運用下展現出了驚人的治療效果。這一案例的成功,是對現代醫學發展的一次有力證明。他強調,任何藥物都有其兩面性,關鍵在于如何科學、合理地運用它們,為患者帶來最大的益處。同時,常偉主任也提醒廣大患者和公眾,在面對疾病時,要相信科學、尊重醫學。現代醫學的發展為我們提供了更多的治療選擇,只要我們保持信心、積極配合,就一定能夠戰勝疾病,重獲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