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國限制使用司美格魯肽”話題近日登上熱搜,圍繞著“減肥神藥”的爭論就此愈演愈烈。目前我國只批準司美格魯肽作為治療2型糖尿病藥物,并未獲批減重適應證,但由于社會對減肥的需求快速上升,司美格魯肽已被國內消費者廣泛應用于減肥,在國內網上藥店終端銷售額半年就超過1億元。但多國研究發現,使用該藥物存在一定風險,惡心、腹瀉、嘔吐等不良胃腸道反應極為常見,還會增加胃腸道梗阻、肝損傷、膽石癥、膽囊炎等嚴重不良反應的風險。
近日,世界最權威的學術期刊之一《Science》雜志評選出“2023年度十大科學突破”,GLP-1減肥藥物成為“年度科學突破之首”。GLP-1藥物原用于治療糖尿病,因為減肥適應癥的開發,一躍成為2023年度醫藥市場里最璀璨的明星。業內人士表示,由于為數眾多的肥胖人群對于高效且方便的減肥藥物需求量巨大,以司美格魯肽為代表的GLP-1類藥物,將成為下一代“藥王”。然而,“多國限制使用司美格魯肽”話題近日登上熱搜,圍繞著“減肥神藥”的爭論就此愈演愈烈。
降糖藥變身“減肥神藥”,在國內尚未獲批減重適應證
相關資料顯示,司美格魯肽是一款新型長效胰高血糖素樣肽-1(GLP-1)受體激動劑,這種短肽類激素可以讓胰島素分泌多一點兒、胰高血糖素分泌少一點,把餐后血糖控制下來。因此一開始主要用于治療成年2型糖尿病。但由于這種藥物可以抑制食欲,調節下丘腦攝食中樞減少食物攝入、增加飽腹感、抑制胃排空、降低胃腸動力,所以它的減重功效更受人們關注。自2021年司美格魯肽在美國減肥適應證獲批后,在減肥領域獲得空前的成功,一躍成為減重明星藥物。
以往的藥物實驗證據來自一項對1961名BMI(體重指數)不小于30的肥胖人士臨床試驗,用司美格魯肽每周給藥注射一次,患者在68周內體重平均下降14.9%,其中50.5%的人體重下降了15%及以上,下降的中位數體重是15.3公斤。
由于這類藥物減重作用明確,給藥方便快捷,因此受到減肥者的熱捧也是在所難免。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我國只批準司美格魯肽作為治療2型糖尿病藥物,并未獲批減重適應證,但由于社會對減肥的需求快速上升,司美格魯肽已被國內消費者廣泛應用于減肥。據報道,僅2023年上半年,司美格魯肽注射液在國內網上藥店終端銷售額超過1億元。嗅覺靈敏的國內外藥企正紛紛入局,目前已有8款上市GLP-1受體激動劑,號稱比司美格魯肽更強的GLP-1類藥物替爾泊肽、安進AMG133也即將面世。
處方藥物使用需嚴格遵醫囑,濫用存在安全風險
本質為處方藥的GLP-1,消費者在國內多個互聯網平臺線上購買并不存在難度,在這些平臺上,司美格魯肽注射液比醫院售價高出30%~85%,但依然供不應求。這種現象引發了專業人士對該藥物超適應證使用安全性的普遍關注。
中國中藥協會合理用藥專委會常務副主任委員康震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在該藥物減肥適應證尚未在國內獲批的前提下,大量消費者通過非正規渠道涌向醫療機構及電商購藥,不但擠占了2型糖尿病病人的用藥空間,還存在一定的濫用風險。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內分泌科主任紀立農表示,盲目使用司美格魯肽甚至自行增加劑量都是有風險的。按照當前國家對處方藥的相關管理辦法,司美格魯肽還不能作為可普遍適用的生理減重藥物使用,普通人群需嚴格遵醫囑規范用藥,需對司美格魯肽引起的潛在不良事件保持警惕。
其實,對于這種獲準減肥適應證僅兩年多的藥物,各國都很關注其是否存在嚴重的不良反應。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日前就曾發出警告,稱司美格魯肽有兩項嚴重不良反應:一是與其他藥物作用后出現低血糖;二是胃腸道梗阻。
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研究團隊去年10月在國際醫學期刊《美國醫學會雜志》發表的最新研究結果指出,與另一類減肥藥——安非他酮/納曲酮的嚴重副作用發生率相比,使用GLP-1類減肥藥出現胃麻痹的相關風險增加近4倍,胰腺炎風險增加9倍,腸梗阻風險增加4倍。
另一項基于FDA的FEARS數據庫挖掘司美格魯肽不良反應信號的研究顯示,司美格魯肽的主要不良反應為胃腸道反應,其中惡心(19.81%)、嘔吐(13.44%)、腹瀉(10.34%)的報告率均超過10%。
FAERS數據庫也收到了超過8500份關于使用司美格魯肽降糖針(Ozempic)和減肥針(Wegovy)引起胃腸道疾病的報告。個案報告中還提到司美格魯肽可能引發嚴重的肝損傷,因此在臨床應用中需要高度關注。此外,糖尿病視網膜病變以及膽石癥、膽囊炎的發生明顯增強,誤吸、脫發等風險也是無法回避的問題。
安全性需要更多證據支持,存在獲益小于風險的可能
據可查閱的相關報道,使用司美格魯肽后,最常見的不良反應為胃腸道反應,如惡心、腹瀉、嘔吐,但大多數胃腸道反應為輕中度,持續時間較短;常見的不良反應還有頭暈、疲乏;部分患者還會出現注射部位的皮疹、紅斑等過敏反應和不同程度的心率增加。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潞河醫院藥學部主任成華在其公開發表的文章中,不建議健康成人將司美格魯肽用于減肥,“因為存在獲益小于風險的可能”。成華表示,在減肥領域,先前備受關注的“神藥”西布曲明,從1997年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批準上市到2010年被FDA要求退市,經歷了長達13年的歷程。相較之下,司美格魯肽在FDA獲準減肥適應證僅有兩年多的時間,其安全性仍需要有足夠的證據支持,尤其是已有的數據主要來自歐美人群,而亞洲人群的相關數據相對不足。此外,司美格魯肽在減肥領域的大多數臨床研究主要集中在BMI≥27kg/m2的肥胖或超重人群。對于BMI<27kg/m2的人群,研究數據相對有限,其在減肥方面的益處和可能的風險尚未充分了解。
“對于超重或肥胖者,應當仔細權衡用藥適應證、禁用人群、藥物的潛在副作用等因素。在醫師的處方和指導下使用,不建議自行購買和使用。” 成華表示,人們在選擇減肥方法時,需謹慎考慮各種因素,確保選用的方法符合個體的健康狀況和醫學建議。
專家指出,司美格魯肽是一種具有嚴格適應證的臨床藥物,需要在醫生指導下規范使用,在我國并沒有獲批適用于肥胖等適應癥,不能作為減肥產品使用,減肥者切勿盲目跟風。在使用司美格魯肽時,應當仔細權衡其益處與風險,嚴格按照醫生的建議和藥品說明書的用法用量進行使用。